2011經濟不會滯漲物價不會狂漲
羊城晚報記者 吳海飛 劉薇
民間資本游資化,反映民間投資創業環境存在問題,也說明社會浮躁,尋求一夜暴富的心理相當普遍。炒作一旦成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形態,任何產品的價格都可能上漲。
對付價格上漲,僅僅靠緊縮貨幣恐怕行不通了。如何將民間游資引導到實體經濟領域去,遏制民間資金游資化的傾向,這是更為根本的問題。———劉尚希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公報中,強調2011年的宏觀政策基調是:積極穩健,靈活審慎。僅從字面看似有矛盾之處,既然要穩健,為何還要積極呢?既然基調是審慎,為何還強調靈活?這表明對2011年的宏觀政策基調,在年內還可能有明顯變化的可能性。 ———巴曙松
緊縮過度帶來滯漲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10%,怎么能說滯漲呢?全世界都沒有過這樣的滯漲。 ———吳曉求
如果貨幣政策不出現大的失誤,我國不會出現長期通脹。———諸建芳
在先后歷經最困難、最復雜的調控年景之后,2011年,面對“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中國經濟似乎面臨著既復雜又困難的一年:貨幣政策緊縮,會否帶來經濟下滑風險?物價狂漲,負利率局面何時將會得到改善?人民幣會否升值,熱錢如何控制?展望2011年,幾位經濟學家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為您一一解惑。
A
經濟增速
全年增長8%不成問題
上行風險大于下行風險
吳曉求:具體季度同比增速目前不好預測,全年來看經濟增長達到8%是不成問題的,這也是去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
巴曙松:2011年宏觀經濟將進入平穩、溫和的趨勢性增長。與2010年不同季度的環比波動過大相比,2011年GDP增速波幅將比較溫和。總體上,前三季度溫和上升,三季度可能是全年同比的高點,略超10%,四季度呈現小幅回落,市場預期GDP增速都將保持在9%-10%左右的窄幅區間內波動。
但需要注意的是,從目前的趨勢看,2011年的經濟增長上行風險大于下行風險。基于2010年四季度強勁的增長態勢,2011年經濟在特定季度過熱的可能性不容忽視。其中一個動力就是因為2011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的銜接之年,從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看,通常存在很強的政治周期擴張沖動;其次是外部經濟如美國的復蘇可能會超乎當前的預期,這對國內經濟有一定帶動作用;第三則是到目前為止的緊縮措施力度有限,實際上滯后于物價走勢,緊縮力度和節奏都稍顯滯后,宏觀政策在進行緊縮時持十分謹慎的態度。
劉尚希:國家發改委提出2011年的經濟增速在8%左右,這代表了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綜合各種因素進行判斷,實際增速落在7%-9%區間的概率較大,按此增速的話,2011年就根本不存在“保”增長的問題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穩增長”,而不是延續2009年以來的“保增長”,就意味著經濟增速不是明年宏觀政策的核心目標,甚至可以說只是實現核心目標的一個條件。
諸建芳:2011年控制通脹會犧牲部分經濟增長,預計全年經濟增速將從2010年的10.2%回落至9.5%左右。在反通脹的壓力下,上半年經濟增長將受到一定抑制,GDP增長將呈現前低后高走勢。分季度看,預計2011年一至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8.7%、9.1%、9.8%和10.02%。
2011年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主要來自內需增長。由于2011年全球經濟增長將比2010年有所降低,中國出口增速將有所下降,故出口對經濟的貢獻也將下降,盡管還存在較大規模順差,但增長的貢獻將轉為負的。由于通脹壓力比較大,貨幣信貸政策將有所收緊,因此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將下降。由于鼓勵消費的政策和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增長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相對穩定。
通脹總體可控
CPI預計略高于4%
巴曙松:中央給出的這一目標數字是4%。雖然各種預測表明,2011年的CPI會略高于4%,中位數可能在4.5%左右,但決策者為什么還把2011年的CPI目標定在4%?站在政策研究的角度換位思考,將有助于理解2011年的宏觀政策導向。
首先,如果把目標定在5%或者更高的水平,本身也沒有太大問題,畢竟在過去5年中,政策制定的通脹目標有三年是3%、一年4%、一年5%,即使定在5%,也沒有超過過去5年的最高值;其次,從市場角度分析,一個十分重要的政策意圖,在于合理引導通脹預期。客觀評價,2010年下半年物價短期內迅速沖高的一個重要機制就在于通脹預期及其推動的物價上揚。
再者,實現2011年4%的CPI目標,政策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騰挪空間。大致測算,今年的翹尾因素約為2個百分點,如果新漲價因素能夠控制在1.5個點,尚可能預留0.5個增長空間用于資源價格調整以及外部可能帶來的輸入型通脹壓力。
吳曉求:現在一般的看法認為全年CPI在4%左右,應該不會超過4%。同比的增速跟基數有關系,去年基數比較低,環比增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諸建芳:短期看,通脹壓力依然較大,但是在政策加強調控的情況下,物價上升的壓力在春節后將有所減緩。我們預計2010年全年CPI上升3.3%,2011年CPI上升3.8%,其中上半年CPI在4%以上,下半年通脹壓力將有轉折性變化,年底回落至3%左右。2011年各季度CPI預測分別為4.5%、4.2%、3.8%和2.9%。PPI方面,2010年為5.5%,2011年預計為4.6%。
“十二五”期間通脹上升可能涉及的主要因素包括:工資上升帶來的成本推動因素,資源環境成本推動的物價上升以及公共產品調價帶來的通脹上升。有些觀點據此認為“十二五”我國將經歷高通脹,我們認為,如果貨幣政策不出現大的失誤,我國不會出現長期通脹。
巴曙松:2011年的通脹仍然處于可控范圍。
通過與歷史經驗進行對比,本輪物價上漲的直接導火索是2010年10月、11月份蔬菜價格的大幅上漲,但從中國的糧食和蔬菜價格波動歷史看,蔬菜和食品價格帶動的CPI上漲及其供應的回復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因此,這輪物價上漲將逐步在供應恢復之后穩定下來。
所以,整體上判斷,2011年的通脹仍然處于大致可控的范圍。目前通脹在很大程度體現的是一種可能性的風險、尚未形成全面的高通脹的現實,且當前的通脹主要集中在農產品、蔬菜和糧食領域,尚未全面擴散,只要及時采取緊縮措施并加大供應,且2011年上半年不再出現大規模的農業災害,則通脹壓力應當不會高于2007-2008年的水平。
C
貨幣政策
年內可能加息兩次
一季度或將“三率齊發”
巴曙松:今年一季度或將成為“三率齊發”的政策密集出臺期。首先,4%的CPI既定目標意味著一季度的調整壓力會非常大,上半年的部分月份CPI很容易會達到5%,甚至會接近6%,這種物價走勢會形成較強的政策調整壓力。其次,基于今年物價“前高后低”的基本判斷,一季度也會是政策調整與出臺的密集時期。政策出臺節奏會呈現一個標準式的動作,我們稱之為“三率齊發”: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利率與匯率。不僅如此,對部分投機性較強的產品的物價行政管制,以及適度的資本管制(特別是在加息和升值時配套使用)也將成為輔助性工具。
實際上,從2010年年底的宏觀政策緊縮節奏看,與實體經濟的強勁復蘇以及較強的物價上升壓力看,實際緊縮力度是偏松的。這使得市場可能會猜測,宏觀緊縮力度會滯后于實體經濟的波動以及物價的走勢。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上半年的物價高點接連出現之后,開始全面啟動嚴厲的政策緊縮。采取兩種不同的政策操作節奏,對資本市場的沖擊存在很大差異。
吳曉求:通脹與經濟增長之間要取得相對平衡,因此貨幣政策要相對有節奏,不能節奏太快。去年四季度以來貨幣政策的調整節奏就偏快了一點。但是說緊縮過度帶來滯漲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10%,怎么能說滯漲呢?全世界都沒有過這樣的滯漲。2010年GDP季度同比增速遞減是正常的,遞減與基數有關,因為2009年12月份的GDP比2009年1月份的GDP高得多。
巴曙松:整體上外部的低利率水平一直是制約國內政策工具選擇的核心因素之一,而且這種因素短期內也難以改變。在低利率條件尚未改變的情形下,政策組合的備選工具中,優先使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最高,央票的運用以及貸款投放的窗口指導等都是常用的數量型工具。相應的,利率工具的使用仍會非常謹慎,即使加息,次數也會相對有限。
劉尚希:未來繼續加息的可能性,與決策者對經濟的形勢判斷密切相關。如果貨幣當局認為主要矛盾是國內因素引起的貨幣供應量,持續加息是必然的。如果認為只是當前這種宏觀環境下不能讓流動性過分寬松,為控制物價創造條件,那加息的次數很有限,不會一直加下去,更不存在所謂的“加息通道”。
諸建芳:今年政策組合變化最明顯的是貨幣政策由原來適度寬松轉向穩健,數量型和價格型政策工具都將作出調整。首先未來貨幣增速將有所回落,我們預期廣義貨幣(M2)增長為15-16%,信貸增長15-16%,即新增貸款7萬-7.5萬億。其次,預計利率需要繼續上調2次。
D
匯率
人民幣或升值5%
巴曙松: 把擴大進口當做平衡國際收支、平抑物價的一大措施,這預計是2011年國際貿易領域的一個值得關注的亮點。為了更好地平衡國際收支,在原材料等盡快加大、物價壓力增強的上半年,人民幣升值會成為一個重要的政策變量,總體升值幅度會超出2010年。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可以使鐵礦砂和原油等原材料的進口價格降低,有助于減少輸入性通脹,其次可以迫使紡織品等行業進一步提高附加值。
總體上,在內部物價壓力上升、外部貿易平衡壓力也比較大、利率在外部低利率環境約束下難以大幅調整的時期,匯率調整的回旋余地較大,預計調整的力度會比市場預期的要大。
吳曉求:人民幣升值趨勢還是存在的,但是2011年的升值不會像2010年那么大。如果加息持續,人民幣有保持升值趨勢,無疑吸引更多熱錢入境,這是一對矛盾。要平衡的話比較麻煩,需要加強跨境資本的管制。加息要慎重,加息與跨境資本的管制同時進行,熱錢就進不來了。
諸建芳:未來人民幣升值速度主要考慮國內的產業承受能力,以及生產要素從出口部門轉向內需部門的速度,因此,人民幣匯率不會出現大幅度的調整,預計2011年仍將升值5%左右,即到2011年底,美元兌人民幣達到6.30的水平。
劉尚希:從中長期角度講,隨著一國經濟實力增強貨幣升值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升值趨勢不代表幣值一直是上升的,這里面也有升升降降的波動,跟股市是一個道理。所以,雖然升值是一種趨勢,但幣值的具體變動情況并非客觀的, 這里與相關經濟政策及其他方面的經濟活動有關,也與國內外的心理預期有關。
從政策預期的角度來講,2011年不應讓人民幣有過多的升值預期,而應保持幣值穩定,甚至不排除在某種情況下讓人民幣貶值一下,否則在美國貨幣“放水”、其他經濟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全世界的熱錢都要跑到中國來了,這意味著我們在替他國分擔風險成本,有損國家利益。
E
房地產調控
見不到效果多少輪調控都沒用
劉尚希: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調控房價,但房價還是不停地在漲,甚至繼續出現“日光盤”。這是為什么?這里關鍵問題不在于政策調控,而在于房價的社會心理預期管理。
第一輪調控的時候,百姓對調控抱有很大希望,但調控結果下來房價還是在漲,于是國家再調控,但房價依然繼續漲,這樣政策的可信度就越來越低,政策對社會心理預期的影響就越來越小。所以調控不能只是試著看,必須立馬見到一些效果才行,見不到效果就無法改變預期,再來多少輪調控都沒用。
另外,房價調控并不是一兩個政策就管用的,輿論導向也非常重要。畢竟行動是由認識決定的,不同的認識就有不同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