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揚
當人們慢慢對CPI5.1%的同比增速稍稍緩一口氣的時候,發改委卻上調了成品油價格。這也許是發改委對于控制通脹的信心體現,但油價上調帶來的蝴蝶效應會不會再次助推通脹預期?而已經實施的價格管制效果又如何?通脹再次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A 成品油提價助推通脹預期
在市場普遍認為油價上調“窗口”已關閉之時,本周二發改委對油價上漲的“放行”成為一場“意外”。如果按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即三地原油22日均價觸發4%這一“臨界點”來看,早在11月29日就已經滿足,時間整整延后了22天。
考慮到國內CPI調控需要,此前發改委按兵不動,成本上漲由煉油企業所消化,但從緩解油荒、促進節能減排和經濟結構調整的角度看,上調油價勢在必行。發改委的放行是艱難之舉,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這里面除了有對于成品油定價機制的反思以外,更擔憂此次成品油提價究竟會不會助推通脹?
按照發改委的匡算,此次成品油價格調整直接影響當月CPI約0.07個百分點,顯然對CPI的影響不大。“短期看是不大,畢竟占CPI的權重不大,但是油價的上調影響面會很大而且具有滯后性,油價一調會對大多數工業品甚至食品具有傳導作用,未來國內會面臨越來越嚴重的輸入型通脹壓力。”昨日,齊魯證券宏觀分析師劉啟元在接受《大眾證券報》采訪時表示了擔憂。
他的擔憂不無道理。根據現行的消費價格統計調查方案,我國CPI統計共分為八大類產品,八大類產品權重占比分別約為:食品占比為33%,煙酒及用品為4%,衣著占9%,家庭設備及維修服務占6%,醫療保健個人用品為10%,交通通訊為10%,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占14%,居住類占14%。從中可以看出,食品類、居住類以及娛樂教育文化類三者占據CPI權重的60%多,尤其是食品類價格對CPI的貢獻最大。按分類劃分看,石油價格屬于交通通訊類中的車用燃料及零配件細項,油價在CPI中的直接占比的確不大。
但是成品油價格上漲使得下游相關行業的漲價將不可避免,這其中將給農業帶來較大影響,直接增加農資運輸、灌溉等農機具的燃油成本,農產品必然會受到影響,價格再向下游傳導的效應也會影響到CPI。
借用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曾說過的一句話:“一只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后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
誰敢保證,此次成品油價格上漲不是那只扇動翅膀的蝴蝶呢?
B 價格管制能不能管得住?
為了平抑物價近期政府頻繁使用“組合拳”,除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11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國務院關于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12月10日國務院又公布了新修訂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一系列的舉措價格管制效果又如何?
據商務部22日發布的最新預報監測,上周(12月13日至19日)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止跌趨穩,生產資料價格穩中略升。
此前,食用農產品價格在11月底出現了自今年6月中旬連續上漲5個多月后的首次回落,這種回落僅保持了三周。“價格管制短期肯定是有用的,但是這種效應在遞減。從數據的反映來看,除了蔬菜價格下降幅度比較快以外,其他價格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降,而且就算是蔬菜價格下降幅度也在放緩,這個苗頭并不好。”劉啟元進一步表示,“行政干預在市場失靈的時候會起到作用,但現在并不是市場失靈的時候,這樣的管制會使得一些企業不賺錢,然后會出現停產的現象,接著就是發生短缺,結果反而會導致價格的上漲,讓供需失了衡。”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閆偉也表示,從歷年政府出臺穩物價措施來看,行政手段對抑制物價的作用是比較有限,中長期來看仍取決于市場良性的供需循環。“糧價仍在上漲,糧食價格的上漲會拉動肉類價格,進而傳導至整個食品及食品加工類價格,對CPI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同時,他表示,本輪通脹中輸入型通貨膨脹的程度要遠弱于2006-2008年那輪通脹,但糧價上漲的程度卻要遠高于那次。“如果初端農產品逐步向食品加工產業鏈上下游傳導這一擴散過程持續,那么未來幾個月CPI不但不會下降,可能會再創新高。”
C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由于政府行政干預導致近期食品價格的短期回落,市場預期12月CPI同比增速會回落。“但這有什么用?加息的預期會持續存在,在此時間段內股市都會處于震蕩期,也就是說,只要通脹還沒有解決,加息預期就會一直存在,這就相當于A股市場上懸著達摩克利斯之劍。”劉啟元認為,“我更擔心的是明年。”
根據各大券商的普遍預計,明年CPI會呈“前高后低”的走勢。不過,劉啟元卻認為“前高后低”的前提是對于通脹控制得好。“看前高后低的人也是對經濟前景抱有樂觀預期的人,但是目前來看回收流動性的力度并不大,雖然1個月內多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但所收的流動性并不是針對去年猛放的部分,這個可以從最近這兩個月外匯占款的情況看出,主要還是對沖這部分帶來的流動性,而不是針對以前的。”
有意思的是存款準備金率的上調即便是到了歷史高位也顯現不出相應的力量,短期的利空消除也難以構成大盤上行的動力。海通證券策略高級分析師吳一萍也認為,央行所采取的數量型工具對負利率的狀況沒有任何針對性。這就形成了市場對于加息“靴子”的擔憂始終縈繞在股市上空的格局,從而成為制約大盤上行的壓力,人們始終擔心每個周末都可能成為加息的時間窗口。
值得關注的是,大宗商品價格卻進一步走高。數據顯示,今年原油價格在多數時間都位于80美元左右,而倫銅的價格從年初的7400美元附近漲到現在的9300美元左右,創出了新高,漲幅約25.68%。農產品漲勢更是凌厲,紐約棉花期價年初尚在76美元,最近已飆至159美元,漲幅為109.21%;白糖期價則從5月初14美元左右的低位迅速爬升,目前已攀上33美元左右的高位,漲幅為135.71%。
在這些品種的帶動下,盡管原油價格在今年步履蹣跚,但代表大宗商品價格的CRB指數還是一路上揚,最近幾天更是一度達到614.79點,超越了2008年7月創下的高點。由于原油占CRB的權重為23%,堪稱“龍頭”商品,一旦沉寂已久的原油價格真正發動,向百元大關急行,則CRB指數還將有一波漲勢。
與國際價格的走升相比是國內價格的安靜。“最近倒掛的形象非常明顯,”昨日南證期貨研究部經理陳鐘向記者表示道,“我給你舉幾個例子,農產品中的小麥,7月初以來到最高點位置的漲幅大約在15%左右,而國際上的價格卻上漲了75%左右;大豆國際上7月份的時候在900美分左右,現在是在1350美分左右,漲幅有50%,國內7月份的時候是3800元,到11月初的最高點4800元,也只有30%。而金屬中的銅更明顯,國際倫銅新高了,可是當前滬銅現在70000元不到左右,距離2006年81000-82000元左右的高點還有13%左右的距離。”
陳鐘表示,外強內弱的現象還會繼續,但是各個品種之間將會有明顯分化。如果國外商品繼續上漲,國內在緊縮預期下價格不走高,內外價差還有拉大的可能。但從中長期看,國內也會被動上漲,輸入型通脹壓力在加大。“通脹壓力明年難以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