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曉萍):普通中國民眾對CPI這三個英文字母的認識在逐漸加深。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來,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連續走高,至上月同比漲幅達到5.1%,創下28個月新高。今天的節目,我們來盤點年度關鍵詞“CPI”。
市民甲:“我覺得現在的物價跟以前比漲了不少。比如說前兩個月我每天早上去買早餐,以前去買雞蛋灌餅都是2.5元,現在都是3元錢。豆漿也比以前漲了。”
在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CPI達到4.4%的時候,很多民眾已經有了切身感受。漲價的不光是北京早餐的價格,市場中很多產品,蛋、肉和水果的價格都在攀升。
市民乙:“我就是覺得最近去市場買水果感覺價格長了不少。比如說蘋果吧,以前我買的時候也就是2、3元1斤,現在我去一問都漲到6、7元一斤了,感覺價格真的漲的挺多的。”
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至11月份CPI已經達到3.2%,超過年初制定的3%的宏觀調控目標。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女士認為,食品價格是導致CPI不斷升高的主要因素。“CPI攀升的核心是結構性問題,也就是食品價格、農副產品價格上漲快,以及住房價格上漲快。這意味著要解決問題要從結構性問題入手。農業發展是保持CPI平穩增長的非常重要的環節。”
自11月下旬開始,中國國務院開始出臺16項措施,穩定物價。包括加大農產品供應量、減少運輸環節成本、為低收入人群提供補助等。各地政府也開始有措施不斷出臺。
中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泉州市規定,蔬菜連續3天漲幅超過50%要啟動應急機制。泉州貿易發展局工作人員洪先生說:“空心菜、上海青、大白菜和花菜這4個監控樣本連續3天超過前一個基準日菜價的50%,由物價部門發出預警,我們就啟動應急預案,由蔬菜公司來負責增加外調。而當4種蔬菜市場零售價回落到監測日基價上下浮動20%時,退出應急機制。”
目前,這些措施初見成效。中國國家統計局對50個城市的食品監測調查,11月下旬的一些蔬菜產品價格比11月中上旬明顯下降,其他一些產品價格從12月份以后一直趨穩。
與此同時,中國央行也在年內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并進行一次加息,本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中國經濟發展定下基調,表示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把穩定價格總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經濟學家們預計,今年全年CPI會突破年初目標,但政府明確釋放的加強農業生產、貨幣供應量回歸常態等信號將逐漸發揮作用,有助于明年物價向正常水平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