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賀立峰報道
近幾年,每年冬春之際都會大面積爆發(fā)“氣荒”,今年似乎也不例外。
繼合肥、沈陽等多個城市舉行天然氣漲價聽證會之后,11月12日,中國最大的天然氣消費城市——北京舉行居民用氣價格調整聽證會。為什么會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狀況呢?職能部門緣何會伸出有形之手來努力擺正天然氣的市場天秤呢?
“經過多年發(fā)展,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初具雛形,但是仍然無法完全滿足快速增長的天然氣消費需求,特別是天然氣管道建設速度滯后,不僅成為我國天然氣產業(yè)發(fā)展的瓶頸,也是引起‘氣荒’的因素之一。改善國內天然氣市場運行,就一定要繼續(xù)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研究員周修杰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事實上,我國自2006年成為天然氣凈進口國,國內自產的天然氣供應不足。但由于長期以來天然氣價格普遍偏低,天然氣以使用安全、熱值高、潔凈等優(yōu)勢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接受。而下游市場的無序擴大又加劇了“氣荒”狀況的惡化。
然而,天然氣國內價格與進口價格成逆差情況,導致油氣供應商又不愿意大規(guī)模地從國外采購天然氣資源進行生產。進口就會導致企業(yè)虧損生產,這一惡性循環(huán)成為供應商們的難言之隱。
拋開國內情況,我國現今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09年,進口量達78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超過8%;2010年,天然氣缺口將達30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升至12.8%;2015年,中國進口天然氣將占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0%;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0%左右。面對兩難的境遇,合理規(guī)劃我國的油氣市場健康發(fā)展似乎成為當務之急。
那么,能否通過加大進口天然氣力度緩解“氣荒”呢?對此,周修杰表示:“當前全球天然氣過剩,天然氣價格處于低位,確實是我國大力購進天然氣的良好時機。但這一價格已經高于國內的天然氣價格。再加上運輸成本、稅費及城市配送成本等,銷售給居民的進口氣價超過了居民可承受范圍。且企業(yè)缺乏進口積極性,我國天然氣儲備設施又嚴重不足,所以只能‘望氣興嘆’。”
值得一提的是,天然氣的價格機制調整會抑制不合理的天然氣需求。中國石油大學董秀成教授曾對媒體表示,價格機制調整,不會僅僅是漲價,但客觀講改革一定要漲價,但這個機制不會一步到位,需要不斷調整。從氣田的出廠價格、管輸價格,到進入各城市門站價格,最后到各戶的終端價格,這是個牽一發(fā)動全身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很復雜。
在“十二五”期間,天然氣在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必然會提高,天然氣在我國能源消費中的重要性凸顯,天然氣安全也顯得尤為重要。周修杰指出,天然氣能源安全保障不僅關乎我國能源供應安全,更能影響我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
此外,在保障天然氣資源安全方面,周修杰給出四點建議:首先,要立足國內,加大國內天然氣勘探開采力度,增加國內天然氣產量。其次,多渠道進口天然氣,水陸并進購買管道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實現進口渠道多元化。再其次,做好天然氣儲備工作,完善天然氣儲備體系,增強我國天然氣調峰應急能力。最后,理順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促進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