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10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 正文
“中國增長潛力仍然相當大”,應加快制度性改革和法治建設
【財新網】(記者 常紅曉 實習記者 游五岳)“過去一二十年,中國在建設市場經濟上有了相當大進展,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就多個關鍵指標的國際比較結果看,近年來中國制度性改革滯后,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遠未完成。”
2010年11月2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學家年度論壇暨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2010)頒獎典禮”上,經濟學家、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如此指出。
他認為,中國經濟30多年快速增長,舉世矚目,但這種經濟發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相比,也能發現大體相同的規律。在他看來,如果中國加快制度性改革,推進法治社會建設,“今后的增長潛力仍然相當大”。
錢穎一強調,就經濟體制轉軌而言,首要的問題是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全都管了,這個已被證明是不好的。但是,市場經濟體制下,如何重新劃分市場的邊界,卻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他看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不是簡單的多和少,不是簡單的份額問題。十年前,經濟學家就提出,市場經濟應該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之上。但是,進入21世紀后,中國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滯后,法治建設也時有反復。這值得反思。
他用三個指標來分析中國經濟轉軌的問題。
首先,就注冊企業所需的天數而言,中國比發達國家乃至周邊國家差距甚遠。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要有活力,必須要有新企業。考察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首先就看企業進入市場的難易。數據顯示,在北京和上海注冊一個企業,需要30多天。而在新加坡、美國紐約、韓國首爾,花費的時間要比中國少很多。
其次,就大學生的就業意向看,也能發現不少問題。今年夏天,人民網有個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去的工作單位中,政府機關遙遙領先,占比63%,最想去國企的占比為11%,剩下的就業意向,都不超過10%。
錢穎一認為,盡管這是個粗略的調查,但大學生就業偏好的分布,也是衡量當前國家與市場邊界的一大指標。這說明,就薪酬待遇、福利保障、職業穩定、發展空間看,大學生更青睞政府機關和國有企業,而不是民營企業。
第三,關于法治建設的指標,諸如合同的履行、法律有效性等。從實證分析看,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地區,該指標排名比較靠前。在過去十年,中國的該指標大致持平。盡管經濟增長了很多倍,但從整體來講,十年間變化并不大。由此,也能看出中國轉軌的艱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