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廣州11月16日電 近日一則關于“四大銀行停止開發貸款”的消息攪動著房地產業內人士的心。有的銀行站出來辟謠,有的銀行則暗地里肯定,表面信息復雜但背后的信號明顯:開發商從銀行獲得的貸款的確在“收緊”。
緊縮的銀根是否會隨著新的一年開始而放松?銀行收緊開發貸款能否抓住此前飛漲的房價“野馬”的韁繩?會否出現新一輪房地產企業的洗牌?
開發商還會“暗渡陳倉”
專家們普遍認為,與財大氣粗的開發商博弈,僅僅實施限貸政策是不夠的。
世聯地產首席技術官黎振偉認為,目前開發商來自銀行渠道的資金雖然緊張,但開發商有多元渠道,不可能全面限死。今年房價仍然很高,開發商回籠資金快,這是中國流動性泛濫帶來的。開發商即使資金緊張,也可通過提價來消化成本,反而增加了購買者的負擔。
長江證券房地產分析師蘇雪晶認為,新政以來,開發商資金面雖然整體偏緊,但還沒有出現資金鏈斷裂跡象和風險。現在房地產銷售仍然火熱,資金回籠快,量也大。從目前情況看,銀行今年仍然正常放貸,甚至規模還超過2008年。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新華社記者,開發貸款往往與個人按揭貸款捆綁在一起,即銀行為房地產開發商提供開發貸款后,開發商在賣樓的時候,優先推薦該家銀行的個人按揭貸款。銀行因此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來源,也因此銀行成為房地產泡沫的推手之一。
專家們擔憂,銀行限制開發貸款自身動力不足,銀行也可能出于自身效益的考慮幫助開發商“暗渡陳倉”。黎振偉說:“開發商特別是國企,仍能通過其他項目渠道從銀行貸款,這在行業內已經是公開秘密。”
此外,即使銀行貸款收緊,還有很多民間資金從各種渠道進入房地產市場。“據我所知,有一些開發商以20%~30%的高利息從民間資金融資,這反而以高成本推高了房價。”黎振偉說。
華中科技大學國土資源與不動產研究中心主任盧新海說,限制發放開發貸款,中小型房地產企業的日子會很難過,拿地、拿錢是他們的主要工作,資金騰挪的余地較小。對大企業來說不重要,特別是上市企業,不會有大的影響。
“大企業有自己的資金來源,支撐半年沒問題。特別是全國性的大型國企,可以上市融資,拿地方便,前不久還出了地王。大企業還可以拿出個別項目切一塊與別人合資,回籠資金。一些大企業自己有銀行股份和財務公司,他們也可以通過授信等方式,從內部其他項目轉來資金。”盧新海說。
“調控需整體跟進”
房價高位運行的情況仍在持續。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研究中心總經理陳嘯天認為,從新政后的交易情況看,“政策洼地”效應明顯。一線城市和一些二線城市交易量降低了,但絕大多數三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交易量仍在上升。此外,目前政策尚未觸及另一個核心問題,即流動性嚴重過剩,這會助吹房地產泡沫。
“地方短期政策,只會產生局部效果。比如一些地方限購,但其他地方沒有,我現在武漢,這里沒限購,房地產很熱;而廣州限購,佛山、東莞房地產仍然很熱。調控的效果需要從總體上把握。”黎振偉說。
從年初的“國十一條”到9月底的房貸政策,調控力度不斷加大。各地也不斷出臺相應政策,諸如限制住房面積和套數,提高商業貸款和公積金貸款利率,甚至限制商品房價格調升。如南京規定開發商在領取預售許可證之前,要去物價部門辦理明碼標價手續,申報價格在3個月內不得調高,3個月后需要調高的話須再次備案。
盧新海認為,領取預售許可證之前限制不漲價,不是限制房價,而是限制房價上調,政策層面是合適的、可行的,可以全面鋪開。因為現在漲的是地價,而在領取預售許可證之前,開發成本是透明、可控制的,限制定價不漲可以做到補償開發商,保證利潤。
“限制商品房售價調升對房地產市場投機的調控力度更大。放棄政府自身的一定利益,采取限制房價上漲的更強有力的措施,是政府調控房地產市場無奈但卻有效的選擇。”盧新海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