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聲匿跡了兩年多的油荒又再度上演。
步入10月以來,全國多地市場上出現柴油短缺,等待加油的車輛在加油站排起了長龍。來自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調查數據顯示,南方已有2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因缺油而停業,而北方也有不少加油站無油可售。
目前,這波柴油短缺非但絲毫沒有終結的跡象,反而出現了擴散惡化的跡象。北京、上海、重慶、南京、寧波、杭州、合肥、武漢等大等大城市以及云南、福建、江西等省區,相繼陷入了油荒的困境。
為了應對這一危局,作為國內最大的成品油生產和供應商,中石化和中石油更不得不全力以赴,并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滿負荷安排生產,以保障油品市場供應。
統計數據表明,中石油從11月初起,原油日加工量已首次突破40萬噸,創歷史新高,柴油計劃生產量較10月每日增加1萬噸,達到日均16.8萬噸。而中石化11月份安排加工原油增長9.9%,日均58.3萬噸,環比增加0.59萬噸/日,創歷史上單月日均加工量新高。
在近日,中石化又宣布,立即在海外以第三方貿易方式組織20萬噸柴油資源,應對國內的柴油供應緊張。據最新消息,目前8萬噸已落實。
兩大公司亡羊補牢,這對緩解目前國內柴油市場緊張無疑將提供助力。而要完全破解此番“成品油荒”,則需要深層次的解決方案。
對此番“成品油荒”的成因,目前有很多的解釋,歸結起來,主要強調的是“多重因素引發柴油供應和需求出現失衡”——煉廠檢修、更換油品型號導致供應不足;國內多省拉閘限電刺激柴油用量猛增;批零倒掛流通環節緊張加重油荒。
事實上,這只是表層的現象,而實質的問題卻被掩蓋了。
縱觀全世界,目前在同樣的國際油價步步走高之時,除去中國以外,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在鬧油荒。而即便是此前在法國出現的成品油市場緊張,那也是因不滿政府推行延長退休政策、煉油工人采取罷工所引發的,屬于人禍。
更言之,現在是商品社會,現在是市場經濟,無論哪個國家或地區,只要出現哪種產品短缺,全球的產品就會立刻涌過來。而不久前韓國發生的大白菜事件,就是一個很生動的佐證。
我們以為,此番“成品油荒”的出現,乃至以前“成品油荒”的出現,究其根源,在于目前中國成品油市場仍處于壟斷的格局之下。
而壟斷的結果,自然是資源進不來,原來的成品油壟斷高價被維持;自然是缺乏充分競爭,不能快速地應對國際和國內石油供求的大幅變化;自然是利用出廠和批發的價權,排擠下游的競爭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