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記者 駱智冕
三年限期已到,在外界提高央企上繳紅利比例的呼聲越來越高之后,決策部門也已經開始著手“擴圍”、“提比例”的工作。昨日,有媒體報道表示,《關于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辦法的意見》已上報國務院,預計年底前獲批,明年將開始實施。從現在越傳越甚的消息來看,仍有三大懸念待解。
1 金融央企是否納入
據了解,按照2007年通過的《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辦法》規定,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支范圍目前僅限于在國資委監管中央企業(央企)、中國煙草總公司和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試行。而金融企業和鐵路、交通、教育、文化、科技、農業等部門所屬中央企業均未納入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范圍。
有專家表示,金融類央企與資源壟斷型央企比較起來,利潤來源并不存在暴利現象,甚至存在資本金不足現象,因此,此前并未要求金融類央企上繳紅利。
不過,記者從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的上市公司報表中看見,除農行之外,三大行的凈利潤都實現了穩定快速增長。其中,從2007年開始,工行三年來的凈利潤分別為812.56億元、1107.66億元和1286億元,同比增幅為66.44%、36.31%和16.09%。而2008年,我國央企利潤整體水平下滑三成,如此看來,工行36.31%的漲幅遠遠跑贏“大市”。
“實際上,根據銀行公布的財務報表可以看出,近幾年來中間業務收入都出現了顯著增長。像建行2009年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繼續保持25%的穩定增速,這項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提高至了18%。這一現象是對金融業不存暴利一說最好的反擊。”一位市場分析人士稱。
2 能否加大民生支出
根據2007年下發的辦法,規定央企上繳紅利的用途主要有三個:資本性支出、費用性支出和其他支出。其中,其他支出項即是最受社會關注的用于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據統計,辦法試行三年以來,共收取紅利1572.2億元。這些收益大部分用于央企研發創新、海外并購等業務上,而用于公共預算的部分只有10億元。
財政部此前表示,2010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計421億元,加上上年結轉收入19億元,合計440億元,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440億元。從各項安排看,同樣是大部分用于央企科技創新、節能減排,甚至“解困”等方面,公共預算用于社保民生的僅10億元。
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社保資金巨額缺口的日益增大,全國社會保險基金缺口將在2035年左右達到高峰,每年會產生1000億元的“赤字”。
著名財經評論員葉檀就直言,紅利從央企利潤中扣除,使用時從國資委與財政部左口袋進右口袋出。如果不納入公共預算,也只能是相關部門在自說自話,喪失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的意義。反而成了央企內部建立的逆向激勵機制。
昨日消息表示,新規要求今后央企紅利將逐步加大向公共預算調入資金,用于社保支出。但不設具體調入比例,而是根據每年社會經濟需求定奪。
3 紅利能否大幅提高
此次新的規定最大的一個亮點莫過于調比例。目前,坊間熱議的是“壟斷性企業應由原來的10%提高到25%-35%;競爭性企業由過去的5%提高到8%-10%”。對此,有不少專家認為,這一漲幅仍不算高。據了解,法國國企稅后利潤上繳50%,瑞典、丹麥、韓國等國家的國企至少要交稅后利潤的三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二。
但實際上,就算是原本最高一成的上繳比例也遭到了來自許多國企的抵觸,造成了相當低的征收水平。
數據顯示,三年以來,央企上繳紅利的1572.2億元中,2007為139.9億元,2008年為443.6億元,2009年988.7億元。僅以2009年為例,央企共實現利潤總額9655.6億元,但收取的紅利為988.7億元,僅約一成。
財政部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央企累計實現利潤10021.8億元,同比增長41.4%。
此外,目前除國資委監管的100多家央企外,還有中央82個部門所屬的6000多戶企業,這也是在新規“擴圍”的范圍的一方面。但事實上這些企業納入進來后,能收上來的紅利預計會很少,部屬央企多數為虧損企業。只是從公平和規范管理的角度考慮都要納入進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