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來的下一個五年,將成為新的轉折點。 記者日前獲悉,從“十二五”首年2011年開始,一直到2020年,每年城鄉居民人均總收入增長7%,10年翻一倍。這就是專家建言討論的“十二五”規劃中的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
“中國‘十一五’就有GDP倍增計劃,現在如果強調居民總收入增加一倍,則意味著中國的政策重點發生了變化,這是好事。” 北大中國經濟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說。
目標:由GDP倍增轉向收入倍增
據記者了解,目前“十二五”規劃編制內容,與“十一五”相比出現重大變化,即不再過分突出強調GDP倍增,而是對居民總收入倍增。
一位權威專家指出,“十二五”期間,除了國家和省還有GDP目標之外,省以下不再設類似的GDP目標。“這樣等于是說‘十二五’期間淡化了GDP目標”。
剛剛公布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沒有公布人均GDP倍增目標,而是對居民收入的目標進行了強化。
北大中國經濟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認為,啟動人均居民總收入倍增計劃,比國民總收入(GDP)要好。因為GDP增加一倍,居民收入未必增加一倍。
但居民收入增加一倍,暗含條件是GDP一般要增加一倍以上。“所以居民總收入年均增長7%,意味著GDP也會保持7%以上的速度。”他說。
速度:“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7%
“十一五”規劃提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5%”。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業發展研究所李國祥指出,“十二五”實施居民人均年總收入倍增計劃,每年人均總收入增加7%,則比過去的目標有所調整。
所謂城鄉居民總收入,是指居民獲得的所有收入,包括工資收入、社保收入,以及財政性收入、經營收入等。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家庭可以用來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家庭總收入扣除交納的所得稅、個人交納的社會保障費以及調查戶的記賬補貼后的收入。
人均純收入比可支配收入要低。比如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在人均純收入的基礎上去掉農村經營性支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要低5%。
李國祥指出,在“十五”期間,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的目標沒有實現。“十一五”以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目標實現得較好。
現在提出人均農村居民總收入年增長7%,說明國家要提高收入要求。只要努力應該可以實現,不過需要注意降低農村家庭經營投入的成本,如果成本太大,實際可支配收入要低。
方向:適當減稅應為改革大方向
北大中國經濟核算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指出,在國民收入中,有居民收入、政府收入和企業收入。如果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那么政府的收入,比如各種稅收就要減少。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的一項研究表明,中國個人所得稅累積稅率最高達45%,遠高于企業資本利得的所得稅稅率20%,這使得居民個人所得的負擔比資本利得的負擔要重。
中央黨校研究室副主任周天勇認為,應該降低個人所得稅率,最高不超過30%。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狄煌則指出,增加居民收入,需要盡快推出以家庭或者綜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措施。
據《21世紀經濟報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