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導報評論員 蘭恒敏
一方面,國外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一方面,中國國內糖、棉花、食用油、煤炭、燃油、電力價格迅速上漲或即將上漲,通貨膨脹的苗頭日益明顯———人民幣為什么會出現“外升內貶”的奇觀?“外升內貶”對我國經濟和人們的生活有何影響?我們應該怎樣應對?
“外升”主要與我國的匯率制度有關。人民幣匯率緊跟美元,且基本上是固定匯率。如果美元貶值,理論上人民幣也應該緊隨貶值;如果美元貶值,人民幣沒有相應貶值,事實上就是被動升值。國際金融危機中,美國為了拉動經濟增長狂印鈔票,造成美元貶值;但是人民幣出于種種考慮,并沒有同步貶值,從而造成相對升值。就是說,人民幣的升值壓力,來源于美元的主動性貶值。只要美元持續貶值,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和糾紛持續存在。
“內貶”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由于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積累了大量的外匯,這些外匯需要用人民幣來“購買”,從而加大了貨幣投放量。這就是所謂的輸入性通脹。二是中國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較快增長,推出4萬億元刺激計劃,這一部分刺激性投資的后果已經逐漸顯現。原先流動性充斥在房地產中,經過連續政策打壓,流動性被從房地產業中擠出。流向哪里呢?流向大宗商品和股市等資本市場,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催生股市泡沫。雖然資產和資本泡沫剛剛膨脹,但是由于內外流動性的雙重泛濫,使得人們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十分強烈。這從當前股市走勢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
“外升內貶”將對中國經濟運行和各行業狀況造成重要影響。升值有利于進口,對外幣負債較多或原料依賴進口、產品國內銷售的企業有利,比如航空業、造紙業;同時也有利于企業對外投資。通貨膨脹則有利于資源性企業獲利,如煤炭、有色、礦石等。但對下游企業十分不利。其中有一個行業會受到升值和資源價格上漲的雙重打擊,這個行業就是棉紡業。升值削弱了棉紡業的出口競爭力,棉花價格上漲則增加了企業生產成本。紡織業的困境將帶來大量失業等社會問題。
國家會如何處理“外升內貶”問題呢?匯改的態度已經比較明確,即實行適當、漸進、可控式的升值。在處理通貨膨脹的問題上,信號似乎還不太清晰。日前央行今年第一次“出其不意”地加息,在業界引起了比較大的分歧,“連續加息”和“不連續加息”的判斷都有。
筆者認為,從目前油、電、煤、棉、糖等重要大宗商品價格相繼發出上漲信號來看,10月份CPI增幅維持或超過3.5%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這樣,則連續加息不可避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