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何珺 發自北京
8月12日,來自國家衛生部的消息稱,應湖北省要求,衛生部已開始直接調查嬰兒性早熟個案。
當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衛生部新聞處獲悉,衛生部已直接介入調查,目前已經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牽頭,成立由內分泌、兒科、婦幼、食品安全等領域9名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會同有關地方,對嬰兒性早熟個案進行專題研究,并就此展開了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女嬰患病與食用奶粉之間的關聯。
據了解,早在11日,湖北省衛生廳曾組織專家組對圣元“早熟門”3名女嬰進行了集體會診,診斷認為,3名女嬰屬于假性性早熟,是單純的乳房早發育。
在10日的衛生部例會上表示,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曾介紹,兒童的性早熟在臨床上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假性性早熟中的單純性乳房發育的發病率是0.2%。鄧海華表示,專家認為,兒童性早熟致病原因比較復雜,絕大部分病因不明。無論是單純性的乳房早發育還是真性的性早熟,都還不能斷定患者與特定的食物或者環境之間有何種關系。
衛生部還表示,已委托有關技術機構,對湖北省從患兒家中和市場上采集的相關奶粉樣品進行檢測。不過,兩天前鄧海華曾表示,衛生部已經責成湖北省食品安全部門調查處理此事。
據報道,10日下午,根據國家有關部門安排,湖北省食安辦已組織有關部門將樣品送往有檢驗資質的部門進行檢測。衛生部并未透露“問題奶粉”將具體交由哪個部門檢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檢測將交由某質檢部門進行,最后檢測檢測可能會直接由衛生部盡快發布,發布時間可能就在近幾天。
另有消息人士稱,12日下午,幾位內分泌學專家、食品安全和婦幼保健方面的專家等人士在衛生部就嬰兒性早熟相關問題進行了討論。
對于將疑有問題的奶粉進行送檢時,遭遇“送檢無門”的情況,衛生部相關負責人稱,協會組織、消費者可以委托食品檢驗機構對疑有問題的食品進行檢驗,但應選擇法律規定的有資質的檢驗機構。
此外,由于種種原因,現實中的確存在檢驗機構不接受個人送檢的情況。比如有些檢驗機構不具備送檢項目的檢測資質或能力;一些機構擔心樣品的來源,擔心有目的不純的送檢;還有一些機構怕承擔法律責任,不想介入糾紛等。這位負責人說,消費者如果懷疑食品有問題,可以向衛生部門舉報,衛生部門接到舉報應組織進行檢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