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7月24日電(記者葉鋒、鄧華寧)“樓市”的涼意正向上游的“地市”傳導。近期,長三角一些城市頻頻傳出開發商的“退地”之聲,部分地塊則已明確被有關部門收回。土地市場遇冷已是不爭的事實。
業內人士提醒,“地市”遇冷是此輪調控初顯成效所致,值此節點,更需繼續嚴格落實供應、信貸、監管等方面的各項土地調控措施,進一步擠出市場泡沫,增強市場的“理性化”。
長三角又聞“退地”聲
南京市國土局7月的一則公告顯示,該市棲霞區一地塊于2007年12月6日以71000萬元成交,并于同年12月19日簽訂出讓合同,拿地房企為“南京榮盛置業有限公司”。但截至今年7月2日,公司僅繳納成交價款總額的40%計28400萬元,剩余42600萬元長期拖欠,已構成嚴重違約。為此,南京市國土局解除了上述合同,同時沒收10650萬元定金。
南京市國土局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收回土地的主要原因是開發商沒有履行合同,國土部門是按照合同的約定執行,但對開發企業的具體經營情況并不了解。
今年1月,上海寶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從10多家開發商手中搶得“嘉定區真南路以南、走馬塘以西”地塊,總價超過24億元,樓板價格達到12503元/平方米。不過,半年過去,土地款遲遲未付。近日又有“寶華將退地”的消息傳出。
記者22日從嘉定區政府相關負責人處獲悉,“企業是否退地,還沒有最后確定,目前可能有兩種方案,一是完全退回,二是以股份轉讓等方式尋找其他企業接手”。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也關注到上述動態,該局強調:“在上述情況下,企業必須繳納滯納金;如果是閑置土地,將按照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浙江溫州也有類似情況發生。有媒體報道稱,溫州甌海區一地塊去年年底以5倍底價成交,但至今年6月底土地部門尚未收到拿地房企的土地款。按照相關規定,該企業的開發權可能被取消,保證金也將被沒收。
“香餑餑”為何成了“包袱”?
開發商拿地時無限風光,一些成交地塊甚至貴為“地王”。為何數月或者兩三年間,眾人艷羨的“香餑餑”就成了欲甩不能的“包袱”?
南京365地產家居網曾經做過2007年高價地塊的跟蹤調查,發現2007年的7個“地王”沒有動工或已停工,5個“地王”盡管動工卻至今沒有上市銷售。
365地產家居網總經理胡光輝表示,今年出現退地情況,有些原因是在房地產調控后,一些板塊的發展沒有預期快,地塊周邊的配套建設遠遠沒有跟上,房地產開發幾乎處于停滯的狀態。少數高價地頻出的區域現在還是荒蕪一片!伴_發商放棄土地,損失的只是小部分資金,強行開發套牢的資金更多,何不選擇到價值洼地投資呢?”
但在樓市調控吃緊的情況,資金問題可能是讓開發商拿地后進退兩難更關鍵的原因。上述嘉定區人士認為:“不排除有個別開發商在舉牌競拍時有情緒化因素。舉牌時資金沒問題,但市場的不確定性很多,難保以后會不會遭遇困難!
南洋地產中國區總經理鐘沛說,比如說被收回的南京仙霞區地塊,總價款7億多元,到土地收回前還有4.26億元未付。開發商如果選擇貸款開發,需要貸款6-7億元,用于支付土地款和建設費用。
今年房地產調控后,銀行普遍收緊了貸款規模,同時提高了開發貸款利息。算下來,一年的利息需要4000萬元左右,兩年一個建設周期利息需要約1.2億元。開發商從目前房價走勢判斷,兩年后即便建成銷售,也無法達到一定的利潤,既能償還利息,又能達到項目平均贏利水平。
他認為,目前房地產投機因素迅速受到遏制,而市場上的剛性需求不可能支撐盤面,房價漲幅變小,一些過熱地區房價回調。
這時候,開發商理性分析投資收益率后,會明顯感覺到高價拿地難以獲得預期的利潤,甚至達不到項目平均利潤率,從而出現退地現象。
“地市”調控的關鍵是讓市場回歸理性
“2009年與2007年的樓市有許多類似之處,房地產在多種因素刺激下熱度空前,買賣雙方均表現出一種盲目樂觀。開發商瘋狂搶地,購房者、炒房者大量入市。土地與住宅都出現階段性供不應求,價格不斷飆升,這反過來又刺激了買賣雙方對房地產后市抱有更高的期望,加劇了雙方的不理性!辩娕嬲f。
市場上行時,房企重金搶地,土地以高溢價率成交,甚至出現“地王”;市場下行時,房企出手謹慎,地塊平淡出讓,一些地塊還以底價成交甚至流拍。土地市場如此晴雨不定,本是競爭環境中的正常波動。
在此情況下,個別地塊的退還、轉手無可厚非。但值得警惕的是:有不少非理性因素、投資投機性因素等彌漫于土地市場,導致價格過快上漲甚至引發泡沫,為市場的調整埋下重重隱患。這種類型的“退地”,對市場來說則是一記警鐘,也是“擠泡沫”的必然結果。
此輪樓市調控對土地市場可謂重拳連連:大幅增加土地供應,加大處置閑置土地力度,明確土地增值稅清算,縮短出讓金繳納時間……其中一些地方的“自選動作”還更為嚴格。比如,目前上海已要求開發商確認成交后當日即簽訂出讓合同,且需在簽訂出讓合同起30個工作日內一次性付清土地款;如果分期,則需要在簽訂合同起10個工作日內繳納50%的首付款,其余50%需在3個月內付清。此類門檻已較以往提高不少。
另一方面,土地市場正呈現預期中的積極變化。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的最新報告顯示,第二季度105個主要監測城市商業、居住、工業用途地價環比增幅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了0.36、1.24、0.53個百分點,其中居住地價增幅下降幅度最大。上海、廣州等熱點城市近期成交的土地溢價率已明顯降低。
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總監宋會雍認為,根據計劃,以目前的形勢看,下半年一些地方會面臨較大供地壓力,如何選擇合適的時間節點推地,是一大考驗。
業內人士提醒,應保持土地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嚴格落實在供應、信貸、監管等方面的各項土地調控政策,穩定后市供應及政策執行的預期,進一步擠出泡沫,引導市場回歸理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