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鎮居民收入到底有多高?收入差距到底有多大?2008年官方統計顯示,中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不足1.6萬元、城鎮最高收入10%的家庭人均收入不足4.4萬元,這是否反映了中國城鎮居民收入的實際情況?
統計上如此低的居民收入,怎樣解釋中國房市的火爆和房價的持續高漲?巨額的居民儲蓄存款來自哪里?沖擊房市、股市、流向境外的海量個人資金來自哪里?我曾在2007年的研究報告中提出,國家統計局有關城鎮居民收入,特別是關于高收入居民收入的統計數據需要大幅度修正。
據作者推算,2008年全國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為23.2萬億元,這比按國家統計局住戶收入統計調查的結果高出9.3萬億元(可視為“隱性收入”),比國家統計局“資金流量表”的住戶可支配收入計算高出5.4萬億元。
由于國家統計局的資金流量表數據是依據全國經濟普查資料計算的,我們把這個5.4萬億元的收入視為“灰色收入”。這個“灰色收入”,經由全國經濟普查無法發現,但確是客觀存在。
巨額“灰色收入”的存在,說明國民收入分配已嚴重扭曲。而其來源主要是圍繞權力對公共資金和公共資源的分配而產生的腐敗、尋租、侵占公共資金和他人收入、聚斂財富等行為,以及壟斷性收入的不適當分配。
由于存在巨額“灰色收入”,中國國民收入的實際分配格局和分配流程已發生改變。全部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實際份額高于國家統計數,而該份額下降的速度則慢于統計數。但這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這是因為,居民收入中,勞動報酬所占份額比國家統計數更低,下降更快(2008年居民勞動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從2005年的46.7%調整到42.3%),非勞動收入的份額則更高(2008年非勞動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從2005年的9.9%調整到24.4%)。
這導致中國城鎮居民的收入差距急劇擴大、分配更加不公。基于一定的假設條件估算,“灰色收入”占國民總收入的比重可能在15%左右。這些增加的非勞動收入并不是正常的資本收益,而主要是來自不合理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同時也包括非法收入,包括來自政府資金、企業資金及資產以及土地等資源收益的流失。
“灰色收入”的大量存在嚴重扭曲了國民收入分配。這說明,權力在缺乏有效制約和監督的情況下,會自發趨向于追逐經濟利益,造成權力和資本結合,導致對社會的侵占和掠奪以及日益嚴重的分配不公和社會沖突。
這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是對中國前途的嚴重挑戰。這也說明,中國盡管經歷了30年經濟體制改革,但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已嚴重滯后。要改變這種狀況,不僅需要勵精圖治,嚴懲腐敗,更需要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在當前,要防止居民收入差距快速拉大,首先要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和政府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陽光財政,確保社會公眾對政府的監督和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改善收入分配,緩解社會沖突,保證持續發展。
(原載昨日財新網,作者王小魯,為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本文是《灰色收入與國民收入分配》研究報告的摘要,全文將刊于《比較》第48輯。本報有刪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