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國際收支繼續“雙順差”
專家稱順差多源自外企加工貿易,收支風險仍“潛伏”
本報訊(記者沈衍琪)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昨日公布了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平衡表修訂數據。統計顯示,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和金融項目繼續呈現“雙順差”,其中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規模有所減少。
2010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順差536億美元,同比下降32%。其中,按照國際收支統計口徑計算,貨物順差303億美元,服務逆差72億美元,收益順差211億美元,經常轉移順差95億美元。資本和金融項目順差642億美元,上年同期為逆差128億美元。其中,直接投資凈流入155億美元,證券投資凈流入22億美元,其它投資凈流入454億美元。
外匯局數據顯示,我國國際儲備資產增加960億美元。其中,外匯儲備資產凈增加959億美元(不含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價值變動),特別提款權增加1億美元。
專家指出,我國長期保持的“雙順差”局面雖然避免了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國際收支危機,但我國國際收支構成仍隱含風險。“中國貿易順差絕大多數來自外資企業的加工貿易而不是內資企業的一般貿易,倘若按照增值標準衡量,中國的貿易順差規模理應比按現行標準統計的數據大大縮小。”商務部對外經濟貿易研究院專家梅新育表示。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則認為,從外部因素來看,歐美一些過度消費型國家超過其實際經濟能力的進口需求,是我國長期“雙順差”的重要原因,而金融危機使得外需增長明顯乏力,提高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是未來主要趨勢。RJ177
外匯局:“熱錢”多為“螞蟻搬家”式流入
“目前尚未發現境外‘熱錢’有組織、大規模流入境內。”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鄧先宏近日表示,外匯局自今年2月以來開展的打擊“熱錢”專項行動已查實73.5億美元涉案金額,但并未發現大規模“熱錢”流入或“金融大鱷”幕后操作的跡象。
外匯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從今年2月開始,外匯局在外匯流入量較大的13個省市組織開展了應對和打擊“熱錢”專項行動,共計非現場排查近期的跨境交易347萬筆,累計排查金額4400多億美元。截至目前,專項行動已查實190起涉嫌違規案件。
鄧先宏表示,從專項行動的數據來看,我國跨境資本流動及外匯收支總體上是合法合規的,尚未發現境外“熱錢”有組織、大規模流入境內。違規流入的“熱錢”多采取“螞蟻搬家”方式,呈現多點式、滲透的特點。他同時認為,至于所謂的“金融大鱷”問題,由于我國對資本項目交易還存在一定管制,國際上正規的大型金融機構,出于法律風險等方面的考慮,通常不會采取違規途徑。
曾在多次金融危機中興風作浪的“熱錢”一度令人談之色變,而鄧先宏指出,在我國,所謂的“熱錢”定義與資本自由流動的國家和經濟體并不相同。“在我國,由于存在資本項目管制,所謂‘熱錢’應明確為那些純粹以投機套利為目的、無真實貿易或投資背景的國際收支交易及跨境資金流動。”鄧先宏說。(沈衍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