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6月4日電(記者 蔡敏 楊玉華 劉寶森)來自農業部及中國主要糧食主產區的預測均顯示,今年夏糧將連續第七年獲得豐收。分析人士指出,夏糧豐收預期對中國緩解通脹壓力、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近日介紹說,在克服了西南地區百年一遇特大干旱、北方冬小麥主產區多年少有低溫天氣、江淮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持續低溫陰雨寡照、東北及西北雪多雪大等多重極端天氣影響下,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專家分析,今年全國夏糧有望再獲好收成,預計冬小麥產量比上年略增,夏糧產量接近上年水平。
中部主要產糧大省安徽的調查預測顯示,今年全省小麥播種面積3550萬畝、預計總產238億斤,分別比上年增加17萬畝、2.6億斤。
另一個夏糧主產區山東也預測,只要后期不發生嚴重自然災害,奪取今年夏糧豐產豐收大有希望。在這個省每年最早開鐮收割的滕州市,當地農業局局長段云預計全市總產量比去年增長1%。
夏糧占中國年糧食總量近四分之一,其增產增收直接影響廣大種糧農民對全年糧食生產、收入和投入的預期,同時也會通過糧食期現貨市場,改變全年糧食價格預期、對宏觀經濟和物價指數形成重要影響。
據國家發改委監測,5月份,中國糧食主產區糧食收購價格、36個大中城市糧食零售價格總體穩中有升。主產區紅小麥、白小麥、混合麥三種小麥平均收購價比上月微升0.07%;早秈稻、晚秈稻、粳稻三種稻谷平均收購價上漲1.68%;玉米平均收購價上漲4.75%。
在中國“四大米市”之一的蕪湖市,粳稻和粳米價格創下歷史新高。5月初,普通粳稻收購價每50公斤135-140元,比上月同期上漲5元,普通粳米批發價每50公斤漲至190元,比上月同期上漲8元,均創歷史同期最高價。
在中國,糧價乃百價之基。雖然國家統計局沒有明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統計中八大類商品的詳細權重,但一直以來的說法是食品的權重約占30%,是最大的分類項。
據悉,國家統計局已發布的今年前四個月CPI不斷攀升,歷史上,食品價格上漲常常是中國CPI同比上漲的主要推動因素之一。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理事秦慶武說,糧食需求彈性很低,只要產量好,價格不會迅速上漲,尤其是在多災之年,夏糧的豐產將對穩定通貨膨脹預期有著特殊的作用。
安徽省阜陽市潁州糧食儲備庫是當地一家糧食購銷企業,長年從事托市收購和部分市場化收購。主任許良賢說,托市收購讓國家掌握巨大的糧源,加之夏糧連續多年豐收,這給穩定糧價,進而穩定整個經濟形勢提供了基本保障。
安徽省糧食局相關負責人也表示,今年發生的西南旱情和東北暴雨災害,導致部分地區糧食減產,加之近期出現的稻米價格和雜糧價格過快上漲,更增強了人們對通脹的預期。但是這種預期會否真的實現,今年的夏糧收成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不過,采訪中,記者也了解到,盡管今年夏糧豐收在望,目前市場上的糧食價格已經高于托市最低收購價。在安徽省阜陽、亳州、淮北等糧食主產區,市場上的小麥價格普遍比今年公布的托市價高2-3分錢左右。一些收購主體表示,受國家今年大幅提高托市收購價標準,和部分地區遭遇各類自然災害的影響,農民和市場對糧價的預期較高。因此糧價后期可能仍將偏高。
山東省農業信息中心預計,新糧上市后的小麥價格將會處于最低收購價和目前價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