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河川發自上海
上個周末,上海益尚精密螺絲公司(以下簡稱益尚螺絲)的采購負責人尚金波連續加了兩天班,他要將自己負責的涉及到鋼材年度價格協議的零部件的采購成本細分開,其中主要是將上游供應商鋼材采購價格和加工制造費用分開,以便隨時根據鋼材價格的波動確定采購價格。
尚金波說,為了做這項價格變更工作,他在幾個星期前已經與好幾家螺絲半成品供應商展開了談判,要求供應商根據設計的采購成本分析表格對每個零件的成本構成逐一填寫,包括從鋼廠購買的原材料是多少錢一噸,各工序的制造成本是多少等。
“目前最緊要的一步,就是先將鋼廠的采購價格細分出來,以便適應鋼材季度定價的市場環境。”尚金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他所負責的供應商零部件的鋼材有來自寶鋼的,也有來自國內其他鋼廠的,“但寶鋼鐵礦石季度定價協議的風向標很快就影響到國內其他鋼廠的定價。”
交貨價根據行情確定
尚金波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螺絲的鋼材采購成本占到總成本的70%。為避免鋼材價格波動導致螺絲加工件價格重復談判,影響交貨和采購成本,經過他們公司與主要客戶談判后達成一致協議,既益尚螺絲公司賣給客戶產品的定價模式也與供應商賣給益尚螺絲公司的一樣,制造費用等給鋼材主要原材料以外的成本確定一個既定協議價,鋼材的價格則根據市場購買價格來確定。
有了這個定價基礎,益尚螺絲公司的采購人員按照同樣的定價方式,與螺絲半成品供應商確定靈活變動價格,益尚螺絲公司也不再擔心客戶不答應漲價帶來的采購成本上漲,所導致的利潤降低的狀況。
“確定這樣一種定價模式,其實是迫不得已的。”尚金波說,這樣看似一個簡單的操作模式,背后需要大量的數據更新,比如每做一個產品,都需要根據既定的公式,將螺絲所需的鋼材重量放進公式里重新計算,然后再將所采購零部件的價格手工輸入進制造資源管理系統里面,生成采購訂單發給供應商,“每一張訂單后面需要附上十幾張計算公式所需要的資料,包括采購價格明細表,權威部門提供的鋼材市場價格行情等,太多的手工重復操作使采購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尚金波說,這種操作方式對于非批量生產的精密螺絲產品比較適用,若對于汽車零部件等大批量的產品變更價格,這種操作模式“根本無法推行”。
補差價方式予以應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另外一家制造汽車底盤桿件的零部件公司了解到,他們公司每月同一個產品需要采購上萬件,涉及鋼材的零部件每月數十萬件。“如今鋼材價格一個月變動好幾次,如果每批訂單的產品都要在SAP系統里面更新的話,請10個人員來做這件事情也很難應付得過來。”該公司采購工程師蘇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了使這項價格變更工作操作起來更加容易,他們便采取與寶鋼對國外鐵礦石供應商同樣的補差價措施,以減少SAP系統大量的人工變更操作工作。
據蘇華介紹,他所在的公司為了應對鋼材價格波動太頻繁的現狀,同時也為了減少每批訂單采購價格重復談判的時間和精力,他們與供應商達成一種補差價協議,從制造資源管理系統里面下給供應商的采購訂單仍然是原來的價格,將這個價格所對應的原材料的采購價格確定出來,超過原材料基準價格的,根據差價按月列出相應清單,對相應采購零部件進行差額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