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社科院藍皮書: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推高房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06日 07:36  法制日報

  法制日報見習記者 任雪 記者 杜曉

  在經營城市的誘惑下,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手段推高地價和房價,以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城市房價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單邊上漲,居高不下,使多數城市居民難以承受。這種狀況侵蝕了城市居民特別是購房居民的利益,有損社會公平正義,同時也透支了地方未來的土地收入,由此帶來的經濟利益是不穩定、難以為繼的

  “地方政府高度依賴土地收入來‘經營城市’的模式推高了地價和房價。”5月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尖銳地指出,地方政府得上了“土地病”,導致房地產發展綁架了城市建設,也綁架了地方政府,引發了諸多問題和危害。

  此番言論與不久前新華社炮轟房地產市場的“六連評”之———《“土地財政”還能維持多久》的觀點不謀而合。新華社評論稱,“瘋狂拿地、推高地價房價的背后,總能看到一些地方政府的影子。把出讓土地作為地方的主要財源,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一榮俱損’的短期行為”。

  事實上,在作為官方權威媒體的新華社“發聲”不久,中央就開始連續打出重磅組合拳,替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退燒”。不過,無論是中央的調控政策還是地方的細則,“重心”都放在了抑制投機炒房上。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房價過快上漲不全是購房者投機炒房惹的禍,地方政府過分依賴房地產、土地財政同樣值得警惕。

  近年來屢創歷史新高的土地出讓金即是一個有力佐證。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全國土地出讓金達1.5萬億元。分析人士認為,在現有的財稅體制下,房地產“綁架”地方財政早已成為公開的秘密。土地財政的依賴讓地方政府想方設法打土地出讓金的主意,這是土地出讓亂象的深刻根源。

  “漂亮城市”的背后,是地方政府饑渴式的土地供應、積極的“救市”和房價的飆升

  在論述“土地病”的病根時,房地產藍皮書稱,中國正在經歷著城市建設的高潮,各大城市都需要龐大的資金投入,而土地收入是政府資金收入的主要來源。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的城建活動與房地產價格產生了微妙的關系,一方面只有房價上漲土地才能賣高價,另一方面,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在客觀上推動了城市房價的進一步上漲,進而推動土地價格的進一步上漲,又能給城市建設提供更多的資金,從而形成一種滾雪球式的“經營城市”模式。

  房地產藍皮書撰寫者之一、中國社會科學院袁一正以浙江省杭州市為范例,論證了自己的觀點。

  袁一正說,上世紀90年代,由于城市建設資金的匱乏,城市基礎設施落后,杭州被稱為是“建在美麗西湖上的破爛城市”。為了給城市建設籌措資金,杭州市在1997年成立了城市儲備中心,1999年在全國第一個推出了土地“招拍掛”制度。

  在過去幾年中,杭州市的土地出讓金一直排在全國城市的前列:2007年646億元,在全國各城市中排名第二;2009年這一數字上升到了1054億元,排名第一。杭州土地供應速度在2009年不斷加快,最后兩個月土地出讓金達到近500億元。

  袁一正總結道,這座“漂亮城市”、“新天堂”的背后,是地方政府饑渴式的土地供應、積極的“救市”和房價的飆升。

  時至今日,杭州市區的商品房價在每平方米2萬元以上,與10年前相比,上漲了近10倍。

  此外,袁一正還以天津河海區的開發為例,介紹地方政府如何依靠土地進行經營:“政府將大批尚未開發的土地預先抵押給銀行,融資后再拆遷修路、建房回款。對這種‘不花政府一分錢,萬丈高樓平地起’,不少城市領導引以為豪。”

  而實際上,早在2006年,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通知規定,從2007年1月1日起,土地出讓收支全額納入地方基金預算管理,收入全部繳入地方國庫,支出一律通過地方基金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實行徹底的“收支兩條線”,并在地方國庫中設立專賬,專門核算土地出讓收入和支出情況。

  “這一規定引來好評,但卻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導致通知出臺已有4年,土地出讓亂象依然存在,令人深思。”業內人士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高度依賴土地“經營城市”的模式積累了諸多的問題和危機,侵蝕了城市居民特別是購房居民的利益,有損社會公平正義

  任何事物的產生都有其歷史背景。

  房地產藍皮書認為,依賴土地“經營城市”這種模式是在中國城市建設大潮的歷史背景下產生的,也在某段時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這種土地出讓的“經營城市”模式隨著自身的不斷擴張,也給經濟、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危害,積累了諸多的問題和危機。

  在經營城市的誘惑下,地方政府通過各種手段推高地價和房價,以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城市房價在地方政府的推動下單邊上漲,居高不下,使多數城市居民難以承受。袁一正認為,這種狀況“侵蝕了城市居民特別是購房居民的利益,有損社會公平正義”。同時,由于土地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在現行的土地批租制度下,地方政府賣一塊土地等于一次性收取了該土地未來50到70年的收益,透支了地方未來的土地收入,由此帶來的經濟利益是不穩定、難以為繼的,影響了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毫無疑問,地價的上漲將最終要由購房者埋單。房地產藍皮書認為,房價過高、上漲過快,已經成為影響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穩定發展最突出的問題,使房地產泡沫不斷加大,“中國房地產價格永遠持續上漲只能是一個神話”。

  將房地產發展中的民生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才能迫使地方政府在政績壓力下,更合理地利用土地“經營城市”

  抑制“土地生財”,對于高房價無疑是釜底抽薪。

  據《法制日報》記者了解,在今年兩會上,就有代表委員透露,一些城市的年土地出讓收益占到了財政收入的五六成之多。如西部某城市年財政收入為200余億元,而其年經營土地的收入竟超過了100億元。

  僅憑所謂“經營城市”的口號,通過“收儲土地”和高價拍賣,轉手就能獲得巨額收益。更何況,與其他實體投資項目相比,房地產開發當年就能見效,對GDP的“貢獻”顯著。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地方政府陷入了過度依賴土地的惡性循環。房地產藍皮書認為,這種模式決不應該成為我國城市建設的常規模式,須進行深入綜合的改革。

  近期引起社會廣泛熱議的“物業稅”,被認為是一個有效辦法。房地產藍皮書稱,將征收土地出讓金改為征收物業稅,一方面可以有效扭轉政府的短期行為,迫使其提供好的基本公共服務;另一方面,物業稅可以為地方政府提供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且不影響未來的“土地收入”。

  房地產藍皮書還建議,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合理界定財權、事權”。理由是,目前地方政府“事權無限、財權上收”的不對稱狀況,是造成地方政府嚴重依賴土地“經營城市”的原因之一。只有財權和事權逐漸匹配,地方政府必要的“經營城市”資金壓力減輕,才會減少對土地的嚴重依賴。

  “改革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也被房地產藍皮書認為是“抑制地方政府‘土地生財’沖動”的辦法之一。

  “住房是民生的重要問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應該將房地產發展中的民生指標納入政績考核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既要有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考核標準,還應有房價收入比、房價上漲速度等保持房價穩定性的考核標準。”袁一正說,“有了這些民生指標的加入,才能使地方政府在政績壓力下,更有遠見地發展經濟,更合理的利用土地‘經營城市’,真正做到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社會。”

  法制日報北京5月5日訊

轉發此文至微博 我要評論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登錄名: 密碼: 快速注冊新用戶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電話:9510567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