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有關人士稱加息可能性加大
早報記者 王瑩 發自北京
剛剛公布的“朗潤預測”結果顯示,二季度我國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將為10.5%,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增長3.1%。
這是在昨天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CCER中國經濟觀察”報告會上公布的數據。“朗潤預測”是以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為首,綜合23家國內知名研究機構的預測數據,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對未來經濟走勢進行的預判。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峰昨天在會上預測,二季度經濟將高位運行,通脹壓力顯著,貿易順差走低,兩率預期微調。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原所長余永定昨天表示,中國進口價格大幅上升,導致了貿易條件惡化。他建議,政府應利用出口條件惡化來改變經濟增長戰略,有意識地降低對經濟增長的期望。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0年一季度順差達659億美元,同比增長5%,名義貿易差額增長率為負。
“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是中國在保增長的同時,經濟結構問題惡化的重要根源。”余永定稱,“中國應該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了,光考慮出口不考慮進口,這是賠本買賣,原材料進口價格的大幅上漲,也說明中國經濟結構有問題。”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周其仁昨天對此表示贊同。他表示,不應該用央行基礎貨幣購買外匯。“我國的外匯購買機制應由央行購買逐步轉為財政購買。央行購匯通常是用基礎貨幣進行,這就會造成央行的被動發鈔。而財政購匯不會帶來太大的通貨膨脹問題,且有利于促進我國國內公司企業開展國際貿易。”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巡視員李德24日在上海出席一論壇時稱,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已經比較大,但其幅度有限。他表示,在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水平超過了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后,就形成了實際負利率,“央行加息的可能性就較大,但即使央行加息,也是小幅的。”
李德并稱,目前央行貨幣政策還是以微調為主,并偏重數量調整。但去年商業銀行投放近10萬億元新增信貸,貨幣供應量達到歷史較高水平,勢必會對通脹形成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