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4月21日電 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房地產調控措施在最近一周密集出臺。從1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出臺四項措施調控房地產,到17日國務院發出通知10項措施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從15日國土資源部公布新一年土地供應計劃,到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出通知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完善商品住房預售制度……
力度空前的“精確打擊”
從中央到部委再到地方,一場力度空前的房地產調控震動了原本熱火朝天的樓市。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綜合新國四條和國十條的措施,力度最大的政策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貸款購買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貸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二是商品住房價格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商業銀行可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購買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對不能提供1年以上當地納稅證明或社會保險繳納證明的非本地居民暫停發放購買住房貸款。三是,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臨時性措施,在一定時期內限定購房套數。
力度空前的新一輪調控雖然涉及抑制投機、增加供給、規范市場等各個層面,但措施最嚴厲,效果最明顯的部分仍然集中在對銀行信貸政策的調整,即對投資、投機性購房的抑制上。
由此不難看出,這一輪的地產調控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外科手術式的“精確打擊”,主要目標是平抑投資、投機推動下高漲的房價。它之所以會對市場產生強烈的沖擊,很大程度上還是因為改變了人們看漲樓市的心理預期。
不能輕言拐點
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表示,政策力度空前,對人們的心理預期起到了正面的引導,有希望使房價出現理性回歸,但目前還沒有辦法準確量化出政策可能對成交量以及房價所造成的影響。因此不能簡單地將目前的市場變化與樓市“拐點”畫等號,后市究竟如何還要看調控政策接下來的走向,以及現有政策的執行效果。
陳國強說,在本輪出臺的諸多政策措施當中,最核心的一是信貸政策的收緊,另一個則是土地供應的大幅增加。這兩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平抑了需求,另一方面增加了供給,對引導市場預期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房價由升轉跌的心理預期下,持幣待購的觀望情形重新出現,房價在短期內出現回調的可能性大增。但隨著政策預期被市場逐漸消化,剛性需求最終仍將成為主導市場的根本動力,有針對性的調控也將向更深層次的領域擴展。
一些業內人士也指出,年初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同樣很大,調控之初市場也出現了回調,不過緊接著就出現了房價新一輪的報復性上漲,因此輕言房價拐點已經出現,目前還為時尚早。
下一階段調控
“下一階段的調控將集中在房地產稅收手段和稅收政策方面的明確預期。”陳國強表示,相關的政策儲備有關部門應該已經在進行,不過何時推出、以什么樣的方式推出則取決于本輪調控后市場的進一步變化。
也有專家指出,雖然目前出臺的調控政策力度很大,但針對性很強,主要目的仍是打擊房地產投資、投機,抑制房價,再加上調控政策對于保障性住房和中小戶型住房的供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保有壓”的基本政策思路并沒有發生變化,因此房地產投資不會出現驟然下降的情況,房地產調控對相關產業和宏觀經濟的影響也就十分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