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民聲)
于猛
●非理性通脹預期會使短期需求上升,價格加速上漲,這提醒我們,要管理好通脹預期,防止炒作
“云南大旱,作物減產,部分農產品價格會漲十倍” 、“最晚在下半年將直接推動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漲,進而強力拉升物價”;“通脹時期,最好的抗通脹產品應該還是房子,購房可避險”……
近期,這些“預言”和“建議”在社會上流傳。干旱、糧價、房價,當這些詞匯和通脹預期掛上鉤,似乎股市有了炒作題材,樓市添了上漲動力,一些商品的漲價也就有了合情合理的理由。
當前,對種種誤導公眾通脹預期的傳言要保持高度警惕。就拿 “大旱通脹論”來說,雖然從旱情本身來看的確很嚴重,但受旱最為嚴重的云南、貴州、廣西并非我國夏糧生產的主產區,僅占全國夏糧總產量的3.8%,對全國的影響并不很大。只要解釋清楚,人們對這類傳言就不會相信。但一些打著“對抗通脹”旗號,貌似“忠告”的炒作通脹預期,鼓勵人們買房子、囤黃金等“投資”建議,往往難辨真偽,甚至引發恐慌。
大量事實表明,這種炒作會讓公眾產生非理性通脹預期,誤導公眾形成強烈的通脹預期,會改變其行為方式,大量儲備米、面、油,甚至購買房產、金條等,群體性的購買行為短期內會對這些產品和資產的需求上升,從而導致價格加速上漲,形成真正的通脹。而這些產品或資產的價格一旦形成上漲趨勢,會進一步加劇通脹預期,從而進一步加大購買需求,導致通脹的螺旋式上升。最終損害的是發展大局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受益的是少數投機者。炒作通脹預期比通脹本身更具有殺傷力,管理通脹預期也是管理通脹重要的內容。
日前,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指出,當前價格總水平仍處于正常波動范圍,近期并無通脹之憂。從總體上看,國內基本消費品供應充裕。當前我國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糧食連續6年豐收,主要農產品供應充裕,消費品市場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格局沒有改變,重要商品政府儲備充足,基本消費品市場總體供求形勢寬松,應對通貨膨脹具有較強的物質基礎。此外,反映價格長期變化趨勢的大宗商品和主要生產資料價格均大幅回落。
這提醒我們,管理好通脹預期,避免由非理性通脹預期引發“羊群效應”,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求我們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并根據新形勢新情況不斷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努力實現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調控目標;另一方面,當前要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熱點,防止引起市場恐慌,人為加劇價格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