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島沉浮
丁蕊 發自海南
風聲起,波浪拍打沙灘,濺起絢爛的浪花,但當潮落去,留下的則是樹枝、易拉罐。
海南島作為中國最大的一個特區,從88年建省到現在,跟他的海一樣,歷經了潮起潮落。當夏威夷群島、巴厘島、紅海的海灘上已經有各種膚色的人們在曬太陽、在消費的時候,海南島還在低著頭處理上一輪爛尾樓留下的瘡痍。
而今,作為國家戰略,海南島建設國際旅游島的熱情再次被烘托到最高溫,房地產作為重中之重,也開始產生波瀾,誰都知道波瀾不驚是風景,但到處是教訓的海南房地產能否成就這種風景,我們拭目以待。
92年的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作為海南最大的特區,建省4年后,也迎來了一個發展的狂潮。土地稅收全部“特區”,瞬時打樁機的聲音在海口和三亞蔓延,每年新增的房地產公司就有一萬多家。
倒賣土地蔚然成風,一張不規范的土地合同歷經數次倒數,便可以幾十倍數百倍的增值,擊鼓傳花成為最常見的游戲。
政策成為當時海島所服用的唯一興奮劑,在無數打樁機和點鈔機的配合下,房地產吹起了大大的泡沫,而且這泡沫吹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大,而且還不斷地有拼命朝里擠的人,但終于,到了1993年,潮落了,政策的東風停了,海南的房地產開始搖擺。
打樁機停止運轉,銀行斬斷了對海南的資金輸送,哐當一下,泡沫破了,原先的那些裝在泡沫里的人或者在泡沫的最外圍,最底層,摔了一下但只是受了輕傷,泡沫里那些最核心的人則因為泡沫破裂自身產生的沖擊,受了傷。
93年海口國貿路賣7000/平米的房子,1998年是最低谷的時期,跌到了800元/平米。
不過,更讓人心疼的是海口三亞等地城市中心區那些裸露著鋼筋和土方的建筑工地,人去樓空。墳頭、水塘、工人落下的膠鞋、二鍋頭酒的瓶子……
時間像刻刀一樣,悄無聲息的將破損抹平,將裸露的建筑和諧,但畢竟,時間是柔和的,10年的爛尾樓占據著海南的地面空間,椰島的風散發著悲涼的味道。
2003年,國務院海南省政府下決心用行政手段處置爛尾樓,一個個樁柱一根根鋼筋在火藥的威逼下坍塌,一聲聲響,炸開了海南樓市的新局面。
到了2006年,海南政府完成了處置積壓房產的工作,海南房地產市場迎來了一輪期待已久的興奮,這是海南房產市場的一個轉折。在全國利好大環境下,海口商品房
銷售面積也從04年起每年保持至少15%的增長。
2010年1月,又一聲政策的春雷爆響,國際旅游島和國家戰略再次將“特殊”政策送到了海島。
含苞待放的群花在政策的呼聲中繁榮,曾經潛伏的開發商浮出水面,島外的品牌開發商伸著脖子瞪著眼睛趕過來,各種機構、個人生怕落下這個熱鬧。
地產廣告,各種論壇的橫幅像魔彈一樣襲擊著來訪者的眼球,甚至比公交站牌還要密集。
人們擔心,海南島是不是又一次被泡沫包裹?海南島會不會再次因為政策的隱沒和市場的熱度而再次被灼傷?這種擔心會不會又是多余的呢?……
不管怎樣,所有的擔心都是因為一條,在北緯18度至20度,海南島是中國唯一的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