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實習記者 葛翠翠 張瑋發自北京
“中國特殊的匯率制度遲早面臨退出的問題”,這是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的表述。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匯率制度的改變將涉及到多方面的問題,比如中國的外匯儲備經營就與此高度相關。如何走出當前中國巨額的外匯儲備經營面臨的困境?如何進行外儲經營的多元化?《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帶著這些問題專訪了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
NBD:“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是投資者分散風險的一種常用方式。你認為中國的外匯儲備經營能否也做到多元化?要怎么做?
趙錫軍:外匯儲備多元化有一段時間一直在提,2008年時爆發的次貸危機使這一問題更加受到關注。從目前的情況來講,外匯市場上可供選擇的外匯資產并不是很多,外儲經營多元化的空間有限,只有在約束條件眾多的情況下盡量改進。
就具體情況來講,在將傳統的美元、英鎊、歐元、日元等作為主要儲備貨幣的同時,可以開拓印度、俄羅斯、南非、巴西等新興市場的儲備資產。這種資產有風險,但考慮到它在經濟增長方面的吸引力,新興市場國家的優質金融資產有較大升值空間。我們不應只研究美元、歐元,美國、歐盟,還應騰出力量研究具有潛力的發展中國家。
美國很多基金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曾購買過印度尼西亞、俄羅斯等國的國債,因為各國經濟增長的持續性不同,其結果也好壞參差。
所以多元化的前提是要擴大資產籃子的范圍,同時對籃子里的每一個雞蛋做好研究,這個可能是我們更欠缺的地方。
NBD:那么,你認為外匯儲備經營的困境在哪里?
趙錫軍:目前有兩方面的約束:一方面,現在可供選擇的儲備越來越少,而且沒法改變;另一方面,可供選擇的資產風險越來越大,單靠我們自己也無法解決。
無論是多元化,還是調整貿易政策控制外匯規模,都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真正能夠徹底破解外匯約束條件的是人民幣的國際化。雖然人民幣國際化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但不能就此擱下,必須一步步利用有利時機完成這項工作,越早完成這個過程,外匯儲備經營帶來困惑的時間就越短。當然,如果人民幣實現了國際化,屆時我們就會面臨另一個問題,即貿易平衡。
NBD:有人建議中國把外匯換成黃金,你怎樣看待這個建議?
趙錫軍:選用什么類型的外匯儲備,問題在于外匯儲備的經營側重點。從美元、歐元等傳統儲備,到傳統籃子以外的新興市場資產,到貿易結構調整,到人民幣國際化,這是一環扣一環的推進過程,黃金儲備也需要一個定位。
短期來看,是否增持黃金取決于市場,這是一個投資問題,而不是儲備多元化的問題。因為儲備意味著價值穩定,隨時無損耗變現,但現在黃金的價值波動很大。
增持黃金儲備的聲音在于有人認為現在儲備過多,收益太低。但外匯儲備管理的原則是安全性、流動性,第三個才是收益性。現在有人把這個原則倒過來,把收益放到了安全前面,這是個誤區,即拿投資的管理要求來看待儲備管理。
NBD:你怎樣看待中國市場上洶涌而來的熱錢?應該怎樣監控熱錢?
趙錫軍:我個人的判斷是,有一些短期資金通過各種名目流入流出國內,如果把短期資金看成熱錢的話,有一部分,但說這些資金有幾千億是有所夸大的。而且這些熱錢更多的是中資機構在操作。
現在中國控制熱錢的手段是加強對資金的監管,加強對違規使用資金的處罰,要求跨境交易當事人自律。治理熱錢,理論上最著名的是托賓稅,就是對短期資金的流動征稅,智利曾使用過,各國有各國的國情,中國會不會征托賓稅很難預料。而治理熱錢最嚴厲的手段則是將市場完全封閉起來,任何交易都需批準,但這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走向是相反的。此外沒有別的辦法。
其實,由于資本的逐利性,單純依靠監管很難擋住熱錢,只要盈利空間存在,就會有人通過各種渠道突破監管進行投資和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