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認為歐元區債務危機對中國順差規模將形成較大壓制
《證券市場周刊》與CCTV2“市場分析室”聯合發起、由新浪財經獨家網絡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數據2月一致預期”(包括12位經濟學家和23位分析師)顯示,2月份全國進口總值同比增速的調查均值為86.93億美元,相較今年1月份141.68億美元的順差規模有大幅回落。經濟專家認為,較為動蕩的外部環境和愈演愈烈的貿易摩擦可能對中國貿易順差數據形成較大壓制,需提早應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投資與產品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張龍清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認為,相比美國經濟不佳給中國帶來的外需壓力,歐洲更需要警惕。資料顯示,除財政赤字占GDP比例將超12%的希臘,葡萄牙、愛爾蘭和西班牙3國的赤字水平也均遠遠超出了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規定的3%的警戒線。張龍清表示,一些歐洲小國在當初加入歐元區之時就有財政問題,但被當時較好的經濟增長所掩蓋,隨著金融危機波及世界,這些沉疴終于暴露于世。商務部統計表明,歐盟是超過日美的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2008年全年,對歐貿易占中國全年外貿總額的16.6%。張龍清因此認為,歐元區債務危機對中國順差規模可能形成較大的壓制。
此外,海通證券(600837.SH)研究所所長助理兼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陳露對貿易爭端表現出一定憂慮,認為貿易摩擦對中國順差規模的影響可能較大。
根據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公布的數字,2009年以來,中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案件數量與金額均創歷史最高。2009年1月至11月,全球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發起“兩反兩保”貿易救濟調查103起,其中反傾銷67起,反補貼13起,保障措施16起,特保7起,此外,中國還遭遇美國337調查6起,涉案總金額共約120億美元。
長城偉業期貨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接受采訪時表示,延續1月份較好的數據增長,預計中國外貿順差仍可維持一定規模,短期受外部沖擊影響形成逆差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中國的貿易質量和出口品質不佳,加工貿易占到總貿易額的43%,針對這一點應提早應對,積極轉變。
參與本次調查的34位經濟專家多數來自于投行、政府和高校的研究部門,比如交通銀行(601328.SH,03328.HK)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中國銀行(601988.SH,03988.HK)金融市場部全球調研主管袁躍東、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李慧勇和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汪壽陽等。
(《證券市場周刊》記者 潘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