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29日電 題:國資委“雙管齊下”拉開2010年中國央企“做強主業”大幕
新華社記者樊曦 蔣旭峰
新年伊始,中國萬億國有資產的“大管家”國資委動作頻頻:先有經濟增加值考核的全面鋪開,告誡央企非主業收益將減半考核,后有發出通知,要求中央企業3-5年內退出酒店輔業。
這樣的“雙管齊下”本質相同,均是要求央企收縮戰線,做強主業。在去年年末的央企負責人會議上,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今年央企的中心工作就是“做強主業增實力”。
“做強主業的潛臺詞就是非主業要清理。”國資委研究中心企業部部長王志剛表示。
央企的主輔分離早已有之。回望世紀之初國企經營最困難的時期,國企經營范圍一度被戲稱為“上到飛機導彈,下到茶葉雞蛋”無所不包。經營范圍過廣一度導致國企大面積虧損。
自2003年成立以后,國資委即分批確立中央企業主業。2006年,國資委發布《關于推進國有資本調整和國有企業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對不屬于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國有資本,按照有進有退、合理流動的原則,實行依法轉讓”。
據了解,在省市一級,大量的國企以改制或關停破產的方式仍在不斷退出。不過,在中央一級,央企去年的“攻城掠地”,特別是諸多央企“地王”的出現卻引起“國進民退”的熱議。
“經濟增加值”是由美國思騰思特咨詢公司注冊并推廣實施的一套價值管理體系,包含了業績考核、計劃預算決策機制、激勵報酬、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內容。可口可樂、淡馬錫、墨西哥石油公司等知名跨國企業都正在或曾經使用過該體系,并從中獲得了較大的價值提升收益。
基于經濟增加值考核,今后央企的投資必須要考慮資本成本。去年央企“強強聯合”、“強弱合并”的外部調整將由此轉到資源進一步整合的內部調整上來。
思騰思特全球業務總裁埃里克·思騰認為,這一考核方式將使得央企從“大而全”的傳統經營理念過渡到做強主業上來,有利于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并為股東創造更多的“真正利潤”。
不過,這樣的調整并不容易。以非主業央企退出賓館酒店副業為例,初步統計顯示,央企下屬賓館酒店有兩千余家,涉及資產可能上千億,分布在國內各地甚至海外。而國資委明確認定的主業包括酒店業的只有中糧、中化、南光和華僑城等四家,以及港中旅和中國國旅等與酒店業相關的央企。
分離出的賓館酒店將采取國有產權無償劃轉、協議轉讓和市場轉讓等方式,重組到以酒店為主業的優勢中央企業。中化所屬方興地產辦公室主任曾飛向記者表示,目前,方興下屬的上海浦東金茂、北京金茂威斯汀、王府井大飯店等6大酒店都有不錯的業績表現。對于酒店業可能面臨的大洗牌,企業已經著手。
主業非酒店業的央企則顯得態度復雜。一位制造業央企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整體上市,企業所屬酒店已是上市公司資產,尚不知國資委的新規下如何處理。一位資源類央企人士則表示,許多酒店都有內部接待的功能,一旦劃出會增加企業成本,而且辛苦經營的酒店有如企業“養大的孩子”,經營好的舍不得,經營差的即使轉讓也未必有人接手。
此外,還有一些央企旗下的酒店業已經頗具規模和實力。中石油旗下的陽光酒店集團在內地有64家酒店,國際業務也遍及20多個國家。有消息人士表示,國資委也正在研究,對于酒店業績超過平均水平的央企,可望繼續持有經營。而且市場轉讓和協議轉讓也并不排斥民企,只是先在央企“兄弟”之間換手,阻力相對更小。
國資委改革局有關人士也坦承,分離重組非主業的賓館酒店“比較麻煩”,目前是先向央企發出一個信號。經過進一步的協商調研后,將陸續出臺相關細則,明確操作步驟和要求。
盡管調整并不容易,不過大幕已然拉開。正如李榮融所言,在后危機時代,央企更應抓住機遇,加快調整,做強主業。唯此,才能在中國著力轉變發展方式和結構調整之際發揮央企的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