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定于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長王三運、安徽省人民政府常務副省長孫志剛、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地區司司長范恒山、安徽省發展與改革委員會主任沈衛國介紹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等方面情況,并答記者問。
[南方都市報記者]:請問范司長,去年至今,國家出臺了多個戰略規劃,幾乎現在每個省、每個地區都有一個國家級的規劃,我們如何看待這些戰略規劃之間的差別,如何確保這些規劃發揮實質性的作用?第二個問題,具體到今天的這個規劃,中央在政策上給予了哪些支持?
[范恒山]: 這兩三年來,國家的確陸續制定和批準了一系列的區域規劃和區域性的文件。這些文件和規劃從整體的角度來說是基于我國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需要、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需要來制定的。從具體的編制角度來講,它特別突出了兩點,一是一定要體現國家的戰略意圖,也就是說,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而不是著眼于某個地方的局部利益。二是要特別考慮這個地方的比較優勢,突出它在這方面的特殊功能。也就是說,考慮到國家全局布局的同時,要充分體現這個地方的特殊需要。這樣,就避免了我們所有的區域規劃的地方化;另一方面避免了全國規劃一刀切,體現了各地的比較優勢。這樣的規劃制定以后,產生的效果非常明顯。
我們這些規劃和文件,從現在的內容來看,主要體現了三個戰略指向,一是要有利于重點地區率先發展和加快發展,包括長三角、珠三角這些條件比較好的地區怎么樣繼續加快發展、率先開發開放。另一方面,也包括那些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怎么樣后來居上,實現跨越式發展。前者包括國務院關于長三角的指導意見、關于珠三角洲發展改革規劃的綱要等等,后者包括我們制定的關于促進廣西發展的意見、關于促進寧夏發展的意見,等等。
二是著眼于落實國家提出的重大改革和發展戰略,比如說資源節約型戰略、環境友好型戰略、產業轉移戰略等等。這些方面,包括國家已經頒布的黃三角高效生態區建設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以及今天發布的安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大家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來,它和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緊緊聯系。
三是基于國家深化開放合作的需要來制定的,包括圖們江開發開放規劃,也包括海峽西岸規劃的制定,都是基于發展兩岸關系提出來的。
我們看到,這些規劃和文件在很多重要方面體現了共性,但是又鮮明地體現了各個地區的特色或者個性。正因為如此,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明顯,主要是兩個效果,一是推動了我們國家增長格局的重要轉變,改變了長期以來東部增長速度超過中西部的格局。從前年開始,中西部和東北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東部,這是前所未有的。二是應對金融危機中間,國家頒布了這些區域規劃和政策性文件的地方都成為了抵御金融危機、保持我國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中流砥柱,比如天津濱海新區、北部灣地區,他們的增長速度都大大高于全國和地區的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