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把北京的房價送上了一條快車道?
在任志強看來,北京的房價還會繼續上漲,他判斷的依據就是商品房的供給出現了短缺,庫存量、供應量跟不上銷售量。
他這個分析是從供需關系著手的,從這個角度看,對房價產生影響的第一個因素就是土地供給。那我們就先來看一看,北京的住宅用地現在到底有多少?是不是土地在推動房價的暴漲?
今年北京市計劃的住宅用地只有1300公頃,比去年減少了24%。在北京市國土局的網站,記者也看到,這1300公頃的住宅用地中,計劃用來建商品房的土地只有700公頃,這一數字遠遠低于2008年的1000公頃、2007年的1200公頃。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黃瑜:“土地本來就稀缺資源,然后再加上,如果是土地供應量減少的話那么要的人又多的話,如果供給和需求不是很對稱的話,對價格肯定自然會起一定的帶動作用。”
開發商為了搶地,北京的天價地王也像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那么,北京市為何壓縮商品房用地規模,引發出一個個地王?任志強告訴記者,北京為了建設850萬平米的保障性住房,而壓縮了商品房的用地。
任志強:“你要加保障性住房,另外增加土地指標,你不能在增加保障性住房時候,去擠商品房的土地用地指標,這種擠的辦法最后商品房的供給越來越少,投資上不去產量上不去,供不應求的現象越來越嚴重。”
那么,北京今年為何在增加保障性住房的同時,不另外增加用地指標?中國社科院地產專家尹中立也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尹中立:“土地供應為什么會減少,這與貨幣政策也有很大關系,因為地方政府有了銀行的充足的資金的供給,它就對土地出讓金的依賴程度會下降,它就不急于賣土地,所以這也是地方政府今年在如此房地產紅火的情況下,土地供應減少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住宅用地供應減少的情況下,北京的土地價格一路上漲,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統計,截止到11月23日,北京住宅用地的價格已經達到4933元每平米,同比上漲31%。
任志強:“北京估計今年土地出讓金超過800多億元了,往年連續幾年也就500多億,今年可能要突破800億,上海也是只完成了50%不到,30%幾的土地供應量,但是比原來年初定的360億的土地出讓金,他拿了500多億,早就完成任務大大超支,那也就說你,如果再把它土地縮小,量縮小的話一樣道理,這地還會更貴 房子也會更貴。”
中國指數研究院副院長黃瑜:“其實這個各地的土地財政,是已經叫第二財政,大家都以各個城市很多城市都是這樣的,有些基本上,能夠占到財政大概30%,很多很多城市都能占到,甚至高的話能到70% 80%。”
土地供給減少,開發商高價搶地,市場供需不平衡,把北京的房價送上了一條快車道,一般老百姓的收入難以追上房價上漲的腳步。
這還只是從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系來分析房價走勢,實際上,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些開發商還通過特殊的銷售方式,在抬高房價。
是否個別開發商乘機哄抬房價?
前面我們看到,土地供應的減少在進一步推動北京房價快速上漲。10月份北京商品住宅銷售價量齊升,四環內的平均售價達到19750元,四至五環路達到17391元,五至六環路平均售價首次破萬,達到10314元。
火爆的樓市是供需關系決定的,但也不排除個別開發商乘機哄抬房價的影響。我們的記者在采訪中就遇到有開發商采用了一種早在2006年就被建設部、發改委、工商總局明令禁止的銷售手法。他們是怎么干的?
記者注意到11月29日到12月1日,在搜房網上,三里屯soho的均價從每平米4萬元上升到42000元,3天時間里每平米漲了2000元,這樣的奇跡,三里屯soho是怎么做到的?記者也來到了銷售現場。
“18和 19層這兩個層上保留的東西,一直沒賣就想等到今天來售,所以很多客戶都沒買上。”
這樣的說法讓記者警覺起來,因為這和國家要打擊的捂盤惜售、抬高房價的行為很相似。
“因為咱們公司保留了一部分,當時開盤之前有200多個客戶要買,我們就保留了一部分,你像頂層和18層保留了一部分,是這樣子的就是不賣保留了,然后等到市場好些就拿出來。”
那么,捂盤的銷售方法是否能綁架房價呢,在北京郊區的融科·香雪蘭溪樓盤,銷售人員這樣告訴記者。
“今天只開了40套房,就這一小溜,一單元還沒開,包括01 03單元都沒開。”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一棟樓每次只賣一個單元,要三次才賣完。由于控制了銷量,所以大量買房人都要經過排號才有可能買到房。
記者:“1單元什么時候開,知不知道?”
“還沒價。”
記者:“開盤得多少錢?”
“開了你們也未必能買得上。”
記者:“為啥?”
“一樣,您要是不排隊的話,像頭前一開盤的時候,提前3天就跟這排隊。”
記者:“提前3天排隊?”
“對 ,24小時不走。”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每次開發商只拿出很少的房子推向市場,通過前期宣傳,吸引大量的買房人,他們又在這些買房人中挑選第一批顧客前來簽約,記者注意到,由于買房人擔心失去簽約資格,所以往往只能價格上做出讓步。
“排完號,還得來再摸號,不見得能買上。”
記者:“還得再摸號,摸什么號?”
“叫你今天來,你不是來了嗎,來了之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共發60個號,賣40個房子,再來抽,看能不能抽著你。”
記者:“再來抽是吧?”
“對。”
記者:“你今天買上了嗎?”
“買上了。”
就這樣,買房人懷揣著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心理,沖上了開發商設計好的搶房戰場,這時,價格已經不是主要因素,能不能買到房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記者在財務室看到,不少幸運者正在交定金,財務人員告訴記者,定金交了,不管買沒買房,都不再退。
記者:“定完房子先交兩萬,是吧,然后再等著簽合同。”
“對。”
離開財務室,記者重新來到購房大廳,詢問不久后再次開盤的價格。
“一單元要是開了你算算,一單元要是開了15000元每平米。”
記者:“能這么高嗎?”
“還真是這樣,不開的原因就是為了漲錢。”
記者剛問完,就又有兩套房屋賣了出去,銷售人員也高興的表示,中午就可以休息了。
“還有倆,下午可以回去了。”
問你個問題,如果你去菜市場買白菜,品質都一樣,你會挑什么樣的白菜?那當然會挑最便宜的。可是,如果菜市場所有賣白菜的攤主都把規矩改了呢?比如讓你排號,但還不一定能買得上,后面還得抽簽,抽中了才有可能買到白菜,這時候你關心什么?那我當然首先會擔心能不能買的到,這個時候價格高低已經成了次要的。既然好不容易排到這了,抽到了買白菜的機會,價格高點就高點吧。
所以你看,在自由市場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這家的白菜貴了我就可以買別人家的,白菜價格很難漲起來。但現在換一種捂盤排號抽簽的銷售方式之后,能不能買到就成了首先考慮的問題,價格反而不重要了。要是北京的菜市場都這么賣白菜、賣蘿卜,估計價格也能漲起來。
所以說,開發商在這里玩了一個障眼法,人為制造房源緊張的氣氛,從某種程度上說,這就是一種變相的哄抬房價。可是,開發商敢玩這種游戲,還是瞅準了市場供應緊張,房價連續上漲。如果供大于求,房子賣不動,房價走低,它這種游戲也玩不下去。面對瘋狂的房價,怎么辦?我們來聽聽學者的意見。
就在房價高漲的同時,國土資源部也推出了《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06增補本》,這一目錄中,明確規定:宗地出讓面積不得超過下列標準:小城市(鎮)7公頃,中等城市14公頃,大城市20公頃。
尹中立:“你如果成片開發規模太大的話,它就會形成價格壟斷,事實上就會形成價格壟斷,所以把大批量的土地,分割成幾個區域,讓幾個開發商去,在一個土地上開發,它就會形成價格的競爭,就有利于消費者,這是方向是對的。”
記者注意到,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要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
半小時觀察:
就在我們調查北京樓市的時候,我注意到兩條與樓市密切相關的新聞。第一條是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增加增加對保障性住房支持力度,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加強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另一條新聞是中國社科院最新發布了《2010年經濟藍皮書》表示,目前房價收入比超出合理承受范圍,8 5%家庭無能力買房。兩相對比,我們既看到管理層已經著眼于改善房地產市場的供需關系,滿足更多人的住房要求,也看到這項任務的緊迫性和復雜性。但對房價來說,暴漲和暴跌都不是正常現象,如何讓它與百姓收入增長的步伐更合拍?我們還需要更多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