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2010年《經濟藍皮書》發布暨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會議分析預測了2009年和2010年我國經濟發展趨勢和面臨的主要問題,公布了2009年至2010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預測,并正式對外發布《2010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
《經濟藍皮書》指出,2009年前8個月我國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13386.5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4%;其中出口商品額達到7307.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2%,進口貿易額為6079.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7%;累計貿易順差為1228.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9%。前8個月對外貿易情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2009年7、8兩個月的月度商品出口額恢復到千億美元以上;二是雙邊貿易排序變化,東盟市場地位上升;三是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更具有抵御市場需求下降風險的能力;四是進口商品價跌甚于量跌,是進口儲備資源的好時機;五是國際分工格局沒有大的變動,跨國公司主導的國際貿易仍然占據主流;六是出口退稅已到極限,再加大其政策強度的回旋空間已經很小;七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出口貿易頻頻遭遇貿易救濟調查。
其中,2009年上半年由于國際石油、礦物資源類產品價格下降,因此石油、礦物資源類產品進口金額下降幅度達到45%以上,而中間投入品進口金額下降幅度較小,因此石油和礦物資源類商品進口金額比重從上年23.8%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19.1%;而中間投入品進口比重上升了3個百分點。從長遠建設來看,石油和礦物類資源產品都是我國需要大量進口的商品,而當前國際市場價格較低,如果能夠啟動外匯與實物儲備轉換的機制,大量進口這些資源性產品,不僅對未來我國的經濟建設有利,而且也有利于對當前的國際市場創造更多需求,形成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刺激因素,同時也是我國抵御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武器。
展望2010年的經濟前景,多數專家認為,全球經濟恢復情況依然非常脆弱和不穩定,各國經濟還主要靠政策刺激和政府投入來推動。發達國家普遍高企不下的失業率和產能過剩也增加了未來的不確定性。截止到2009年5月份,美國、德國、日本的產能利用率分別只達到68.3%、72%、65%,均是歷史低點。因此,最少在未來兩年,世界經濟將呈現低速度增長。因此我國對外貿易的增長不可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發達經濟體需求拉動上,國內的政策環境在某種意義上更重要。出口退稅、人民幣匯率水平、貿易融資和出口信用擔保等措施將決定2010年我國對外貿易的前景。如果國內政策環境有利,外貿企業進一步適應新的環境,并在開發新興市場上有新的進展,我國對外貿易,特別是出口貿易也將出現回升勢頭。根據調查數據,我國出口占美、日、歐發達國家市場份額約為17%~22%;而新興經濟體的市場份額則有較大潛力。我國出口在中東、東歐、非洲、拉美的市場份額僅為9.2%、3.7%、10.4%、6.9%,增長空間很大,再加上自由貿易區的開辟,擴大外部需求仍然可為。如果2009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2萬億美元,2010年可能增長10%以上,恢復到2008年的貿易總額水平;出口貿易也將恢復到2008年1.43萬億美元水平,增長幅度為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