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斌 從春交會有企業要求退攤位,到秋交會的一攤難求,2009年兩屆廣交會上演著兩種不同場景。中國出口出現回暖背后的推動力是什么,這是一種持續復蘇,抑或是短暫的反彈?
商務部原部長助理黃海在上周的經濟每月談中講到:“今年秋交會第一期的成績喜人,明顯好于春交會。但是與去年同期的秋交會相比,同比仍然是下降的。大家不要忘記去年秋交會時金融危機的副作用已經很明顯。”
出口回暖“曖昧期”仍在繼續,這讓中國的經濟官員們懷揣希望的同時內心又難免忐忑。要真正補上中國經濟由于出口下滑而形成的窟窿,或許還需要更多令人痛苦的解決方案。
復蘇之光
秋風起,10月的廣州已有涼意。但在琶洲展館舉行的廣交會的擁擠人潮中,還是會擠出一身汗來。
由于金融危機影響,NickHark-ness沒有出席今年春天的廣交會。談起金融危機,他很有感觸:“是的,我們公司也受到不小的影響,在歐洲,買鎖和門禁系統的商戶明顯減少。”
現在危機過去了嗎?NickHark-ness搖搖頭,似乎有點拿不準,“過去是猛地下降,現在則是慢慢地往上爬。”
來自澳大利亞的AdamMann跟他持有相似的看法。不過他似乎更樂觀些,“雖然上升幅度較慢,但經濟危機正在過去。”他說。
第106屆廣交會15—19日的第一期展會,首戰告捷。
根據廣交會新聞發言人陳朝仁介紹,一期境外到會采購商人數和出口成交實現雙增長。其中,境外到會的采購商共計9.2萬人,比今年春交會增長11.4%;累計出口成交155.8億美元,比今年春交會增長19.6%。
被視為判斷中國外貿和全球市場走向“風向標”的廣交會,今秋正在釋放中國出口復蘇信號。
灰色地帶
中國貿易狀況是否正恢復正常?還說不上。
有分析人士認為,對于秋交會的回暖,一方面是和感恩節、圣誕節等短期季節性訂單的拉動有關,如美國在這一個季節的消費要占全年的20%。但較為主要的因素是由于國外“補庫存”的需求釋放,使得出口成交有明顯增長。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姚文萍認為,除了“補庫存需求”這個原因外,海外經銷商擔心匯率變化,擔心中國商品漲價,有一個提前備貨的“賭漲需求”。姚文萍認為,金融危機后,美國人的消費習慣正在改變,物美價廉的中國商品在此時顯得更有優勢。因此,對中國商品的剛性需求仍然存在。她預計,全年機電出口降幅有望進一步縮減到15%以內,預計降幅在10%-15%之間。
一些業內人士則擔憂,目前的復蘇有限,近期訂單的增加是海外客戶在補庫存,而非新增需求。當補庫存的訂單完成后,可能又陷入“訂單荒”中。
進口尤其可能讓人誤解。8月份迄今進口較上年同期下降僅4%,且經季節因素調整后增長8.3%,正接近危機之前的水平。考慮到中國大約一半的進口是用于再出口的半成品,出口復蘇似乎也會很快到來。
事實上,進口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囤積大宗商品的推動。2009年9月比2008年多四個工作日,也令貿易數字增加。
不過,出口雖然正從危機之后的低點恢復,但要恢復到一年前的高點尚需時日。2008年7月-9月,中國月均出口1341億美元。上個月出口總額為1160億美元。
正如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易小準所提醒的,企業對可能出現的反復和困難局面要早做準備。
不過,也有一些市場人士對出口回暖表現出了信心。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曾說,第四季度你看到中國出口增長大規模復蘇。西方國家GDP增幅變化了約6個百分點(從-3%至3%),這帶來亞洲地區國際貿易的迅速復蘇。
全球貿易和經濟復蘇還傳來了其他樂觀信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上周五公布的領先指標顯示,全球主要經濟體目前已經開始恢復。
馬駿說:“中國出口將從8月份的同比下滑23%有所好轉,到12月前將同比增長3%,原因主要是西方需求的回暖。同比貿易數據好轉的原因之一是去年同期的貿易水平較低。即便是西方的增幅出現了很小的變化,也會對中國出口業帶來有力的倍增效果,無論是在好時候還是壞時候都是如此。
有研究學者也持悲觀態度,一旦企業把耗盡的庫存恢復起來、財政和貨幣刺激的效力消退,貿易復蘇是否還可以持續。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中國地區研究主管陳昌華(Vincent Chan)最近在一份報告中說,大部分投資者會先對今年底和明年初中國出口的大幅回升大為震驚,隨后又會對這一勢頭的迅速消退而感到吃驚。
痛苦的抉擇
多數財政紓困方案的思路是,通過刺激可貿易商品的消費,來恢復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聯接。不過,中國的做法相反。今年中國大舉建設道路和發電廠,堅定走在財富內部化的軌道上。
這種做法是基于這樣一種假設,即出口大幅下降只是暫時現象,可借助政府贊助的大舉投資固定資產予以抵消。周四公布的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顯示,這一戰略按其自身標準而言是成功的。
今年前九個月,中國經濟增長了7.7%,其中投資貢獻了7.3個百分點,消費貢獻了4個百分點。凈出口的下降則砍掉了3.6個百分點的經濟增幅。
沒錯,最近幾個月開始出口下降的速度正在放緩。但我們擔心的是,一旦這種復蘇只是“虛晃一槍”,將會怎樣?出口低迷持續的時間越長,固定資產投資需要填補缺口的時間就越長。而投資的高速增長還能持續多久呢?
事實上,中國政府也不希望投資持續保持在高位,因為那樣可能為未來的經濟埋下巨大的隱患,例如銀行壞賬、產能過剩、環境惡化……
眼下,中國政府已經對由于投資高速增長導致的七大產能過剩行業,發出了最后通牒,未來三年新上項目全部限批,已上項目嚴格按照標準淘汰落后產能。這是一個痛苦的抉擇,因為一旦明年投資增速回歸常態,而出口在經歷“曖昧期”后,沒有繼續向上而是掉頭向下,那中國經濟將再次面臨“保增長”的挑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