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網友曬賬單力證消費未同比增長16.2%,國家統計局細數四大原因稱“有偏差很正常”
□晨報記者 李 強
繼“收入被增長”之后,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10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8億元,同比增長16.2%”,再度引發網友“消費被增長”的質疑。
對此,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統計司司長宋躍征昨日在官方網站回應稱,個人消費感受與消費指標增速不一樣很正常,因為商品消費結構變化有時并非由多數人的消費而引發,“比如今年車市對消費貢獻很重,但實際消費人群的占比并不大”。
網友曬消費賬單質疑“消費被增長”
昨日,國家統計局披露的社會消費品零售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8億元,同比增長16.2%,比上年同月回落5.8個百分點,比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今年1月至10月,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1394億元,同比增長15.3%,比上年同期回落6.7個百分點,比1月至9月加快0.2個百分點。
上述數據一經公布,再度引發不少網民“消費被增長”的議論。部分網友表示,消費指標的增長速度與自己消費的感覺不一樣,有網友甚至曬出每月消費的賬單,來佐證自己的消費并沒有如統計般增長得那么快。
統計局列“四點原因”回應質疑
對網友的質疑,宋躍征昨日在“統計學家”視頻訪談系列節目中列出了“四點原因”,并向網友解讀消費指標及背后的相關情況。
宋躍征表示,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不僅包括商品消費支出,也包括服務消費支出,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只包括商品消費。“目前城鄉居民用于教育、醫療、娛樂等服務消費支出比重已經超過30%,而服務消費支出彈性較大,商品消費支出彈性相對較小。在壓縮消費支出時,城鄉居民一般是壓縮服務消費,商品消費支出相對穩定。”
“其次,城鄉居民消費支出是人均概念,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則是總量概念,還包括人口數量增加和結構變化的影響,特別是還包括社會集團的消費支出;再次,當期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居民收入走勢不一定完全吻合;最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還具有一定的剛性與滯后性。”宋躍征說。
專家稱質疑不能推翻統計數據
“個人消費感受與消費指標增速不一樣是很正常的。”宋躍征進一步舉例說,今年以來,我國汽車消費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但購買汽車的人數在我國總人口中畢竟不是多數,具體到沒有購車的某個人來說,沒有感受到這點很正常。”
在接受采訪時,復旦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認為,統計是建立在對樣本抽樣調查基礎上的,有誤差或偏離是不可避免的,“局部的樣本,對于不同人群來說,感受自然不一樣。因此,網友‘被消費’的質疑并不能推翻統計數據。”
張軍指出,不同地區不同收入的居民,對消費的感受也不同,比如農村和不發達地區的居民衣食支出更多,而發達城市和沿海城市的居民住行支出更多,“隨機抽樣調查的復雜性和不完全性,會導致居民對消費的實際感受與數據之間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