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達19.2%超越美國 人均收入與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漸小
綜合新華社電 國家統計局29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當年各國GDP增量與世界GDP增量之比)已從1978年的2.3%,上升到2007年的19.2%,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位居世界第一。
國家統計局2008年11月17日發布的報告顯示,到2006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的貢獻率已上升到14.5%,僅次于美國(22.8%)居第二位,比歐元區高1.4個百分點,比日本高6.7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新中國60周年系列報告的最后一篇以《國際地位明顯提高 國際影響力顯著增強》為題。報告指出,新中國成立60年來,經濟總量、人均收入的世界排名大幅上升,中國對世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統計顯示,60年來,我國經濟總量與主要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縮小。195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00億美元,1960年達到614億美元,2008年達38600億美元。中國GDP占世界的比重,1960年為4.6%,1978年為1.8%,2000年為3.7%,2008年為6.4%。1978年,我國GDP總量居世界第11位。2000年,我國GDP超過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我國GDP超過英國和法國,居世界第4位。2008年,我國GDP超過德國,躍居世界第3位,已是位于世界第2位的日本的78.6%,比2005年提高29.3個百分點。
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與世界平均水平差距逐漸縮小。中國人均GNI水平1978年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0.1%,2008年相當于32.3%。在世界銀行209個國家和地區的排序中,中國由1997年的145位提升到2008年的130位。
報告說,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積極貢獻。1979-2008年,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年平均增長率達到9.8%,比同期世界經濟平均發展水平快6.8個百分點。1978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拉動為0.1個百分點,而同期美國的拉動達到1.7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拉動為0.7個百分點,高于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