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題:從8塊錢到6毛錢――陳錫文從電價變遷談新農村建設成就
新華社記者 董峻
“我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農村調研的時候曾經看到,最貴地方的一度電價超過8塊錢。那么貴的電,農民即使通了電也不敢用。”
4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親身經歷的往事時深有感觸:“這幾年,農民最關注的水、電、路、氣、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等問題,發生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
自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在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之下,整個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的成就。
電、水、路、氣: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觀
“國家實施的農村家電下鄉政策,之所以這么受歡迎,我想除了收入增長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農村電網改造后農村的電價基本上做到同網同價。目前是6毛錢左右。”
作為非常了解基層情況的農業專家,陳錫文認為,供電情況的改善使得農民使用家電的情況明顯跟過去大不一樣。
他介紹說,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要把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的要求之后,投資結構有了比較大的變化,財政支出結構也有了大的變化。
仍從用電來看,目前除西藏之外,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已覆蓋全國,大電網的電可以直接進村入戶,傳輸損耗大大降低,從而降低用電成本。
飲水方面,2000年全國農村飲水不安全的居民為3.4億人,到去年年底已經解決了其中1.6億人,并力爭到2012年全部解決。
道路方面,全國87%的行政村已通達客運班車,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明顯的變化。
生活燃料方面,全國已有3000多萬農戶使用上了沼氣。使用沼氣不僅燃料本身是清潔安全可再生,最重要的是對改善農村的環境衛生條件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