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恰逢新中國建國六十周年。這六十年,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等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這重要的歷史時刻,新浪財經推出大型專題《甲子興邦——中國經濟六十年經濟報道》,向共和國生日獻禮。
8月21日,新浪財經獨家對話了天津港董事長于汝民,他為我們回顧了天津港從恢復運營到快速發展57年的風雨歷程。成就、榮譽和輝煌的背后是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
天津港從步履蹣跚到真正成熟壯大經歷了57年的風風雨雨。天津港董事長于汝民不無感概地對新浪財經說,57年中天津港經歷了很多風雨洗禮,今天的天津港已經和過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57年風雨歷程鑄就天津港今日輝煌。
1952年至1978年: 恢復恢復運營期
天津港是一個老港,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代。早在1938年日本侵華時期新港就已經開始建立。但新港建好之后基本上沒有使用,日本投降以后,國民黨也沒有正式運營。作為一個現代化的港口,新港到1952年才開始重新開港。
“天津港在新中國成立之后才開始煥發了青春。在1952年重新開港當年實現吞吐量是72萬噸,但這個時候天津港發展的速度是比較緩慢的。”于汝民說。
1978至1992年:穩步發展時期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天津港經過了改革開放的探索期,也是一個穩步發展的時期,這個時期一直持續到1992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中國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大幕,對外貿易急速增加,港口的體制明顯落后于經濟形勢的發展。1982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對港口體制進行改革。
據了解,當時全國的沿海港口都出現大量的壓港、壓船現象,港口大量的貨物擠壓不能運出港外,這導致了黨中央、國務院下決心對港口體制進行改革。而天津港是全國港口體制改革的第一個試點單位。“我們是在1982年6月份,從原來的交通部直屬改為中央和地方雙重領導,以地方為主,同時還有配套的政策,叫以港養港,就是自己創造的利潤全部留在港口,用來發展建設,同時的政策是國家也不再投入。”于汝民說。在這段時間,天津港獲得了比較快的發展,鄧小平同志在1986年8月16日視察天津港還發表重要講話:“人還是這些人,地還是這些地,一改革效益就上來了,主要是改革給了你們自主權,主要是用人的自主權。”
“當時的天津港主要是進行改革的探索,從舊的體制向新的體制逐步的進行轉變,但是到底發展成什么樣的模式,應該說還不是很清晰。”于汝民回憶道。
1992年到2002年:確立天津港的改革方向
從1992年到2002年天津港主要由原來改革的探索階段進入到確立階段。這個階段明確了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92年之后,我們基本上明確,我們國家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們企業就是要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企業管理體制,就是所謂的現代企業制度,在這期間,我們成立了股份制的公司,這個股份制公司由原來的職工持股到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股份制的公司,在1997年我們還有兩個公司,在香港上市,我們還進入了國際的資本市場。”于汝民非常振奮地說道。
2002年至今:政企分開 快速發展時期
從2002年到現在天津港集團發生了很大變化。由原來的天津港務局到后來實行政企分開,把政治職能交出去,留下企業職能。于汝民對新浪財經表示,“我們大量的資產進入上市公司,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我們在構建企業的法人治理結構,同時在資本市場上,我們不斷的發展,募集資金發展壯大,加快發展。”
于汝民說,天津港2001年實現了1億噸的吞吐量,到2004年就進入了2億噸;從04年2億噸到07年3億噸也是用了3年的時間,發展速度之快可見一斑。“我們有指望到明年,我們再進入4億噸,我們要用3個3年上三個臺階!”
“天津港經過57年的發展,港口規模由原來74萬噸的吞吐量,到去年完成了3億5千600萬噸的吞吐量,港口等級從52年只能進1萬噸的船,現在發展到可以接待30萬噸的船,在世界上人工港上是等級最高的,由原來在世界上默默無聞的小港,成為世界第5位的港口,進入世界前5強。這些成就、榮譽和輝煌的背后是幾代人艱苦卓絕的努力。” 于汝民不無感慨地說。(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