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建國六十周年經濟報道 > 正文
1974年1月12日,國家計委向國務院提出關于擬定長遠計劃的報告。該報告擬定的是1976-1985年十年遠景規劃,其重點放在1976-1980年第五個五年計劃上。
1975年1月13-17日,第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后,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日常工作,全國經濟形勢開始好轉,即著手研究編制了1976-1985年發展國民經濟十年規劃綱要草案,其中包括第五、第六兩個五年計劃的設想。
1975年3月16日,國家計委召開長遠規劃工作會議。其間提出了第五個五年計劃的基本建設投資為2400億元,財政收入為500億元。1975年10月26日-1976年1月26日,國務院召開全國計劃會議,重點討論發展國民經濟的十年規劃和1976年計劃。
但是,由于開展了“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運動,10年規劃綱要草案實際未能執行。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之后的1977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并下達了國家計委《國家計委關于1976-1985年國民經濟發展十年規劃綱要(修訂草案)》。
1977年11月21日-12月11日,全國計劃會議在京舉行。會議重點討論了長遠規劃問題。國家計委向中央政治局提出了《關于經濟計劃匯報要點》。該匯報要點中提出了“五五”后3年以及“六五”計劃的設想和安排,連同《1978年國民經濟計劃主要指標》于1978年2月經中共中央同意后一起下發。后來,經過修改的《十年規劃綱要》在1978年3月5日閉幕的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上獲得通過。該綱要規定:工農業生產10年平均增長速度為8.7%,其中工業速度為10%;財政收入10年合計為1.28萬億元;基本建設投資10年合計為4580億元。1985年工業生產指標:鋼6000萬噸、煤9億噸、化纖150萬噸、原油2.5億噸。
《十年規劃綱要》規定,“五五”和“六五”期間,發展國民經濟的奮斗目標是:在1980年建成中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到1985年進一步完善全國的經濟體系,各個部門的主要環節基本掌握現代先進技術,在全國基本建成六個大區不同水平、各有特點、各自為戰、大力協同、農輕重比較協調發展的經濟體系。《匯報要點》規定的“五五”后3年的主要任務,一是把農業搞上去,二是把燃料、動力、原材料工業搞上去,規定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12%,農業總產值增長6%,到1980年要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糧食產量達6700億斤,鋼產量3600萬噸,原煤6.5億噸,原油1.3~1.5億噸,發電量3000億度,國家預算內基建投資“五五”后3年擬安排1200億元,5年合計1780億元。由于經濟建設指導思想急躁冒進,受“左”傾錯誤影響,《十年規劃綱要》規定的目標、任務,嚴重脫離國情、國力,具體指標規定偏高,自1978年下半年開始,進一步擴大了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加劇了國民經濟比例失調。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從指導思想上實現了撥亂反正。
1979年4月5-28日,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重點討論經濟調整問題。會議同意中共中央提出的“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會議決定,從1979年起要用3年時間進行調整,堅決把各方面嚴重失調的比例關系基本上調整過來,繼續整頓好現有企業,積極、穩妥地改革工業管理和經濟管理體制,使整個國民經濟真正納入有計劃、按比例健康發展的軌道。會議對“五五”計劃指標作了較大幅度的調整,提出在以后2年要壓縮基本建設投資,降低重工業增長速度,努力發展農業、輕工業,逐步開展多種經營形式和開辟多種流通渠道,大力安置城鎮青年就業,改善人民生活。1980年底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系開始逐步改善,生產和建設也取得較大發展。
“五五”期間,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7.84%,最高年11.7%,最低年1.7%;工農業總產值平均每年增長8.1%,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5.1%,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9.2%,其中輕工業為11%,重工業為7.8%,5年新增固定資產為1747.31億元。到1980年底,糧食達到6411.1億斤,棉花(資訊,行情)5413.4萬擔,鋼3712萬噸,原煤6.2億噸,原油10595萬噸。全民所有制單位職工平均實際工資增長了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