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 劉斌
“廣大上青天”,大連港曾雄踞全國港口第二,然而如今已風光不再。
官方的統計數據顯示,1991年占遼寧省港口份額87.2%的大連港,2008年份額已經下降至38.9%,全國港口競爭力屈居第八。而同在遼寧省、曾經名不見經傳的營口港,則由1991年的份額不足6%,上升為42.5%,一舉成為全國最具競爭力的第七大港。
2009年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上通過的《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整合沿海港口資源,形成優勢互補的現代化港口集群”。在可預見的未來,遼寧沿海港口群將進行新一輪的整合。
大連港和營口港是這一輪整合的兩大旗艦板塊,由于大連港在遼寧省港口中的歷史貢獻和地位,出任港口整合的“旗艦”角色非大連莫屬。然而,大連在整合中不但要面對國際上的韓國釜山港、日本橫濱等港口的沖擊、也要挑戰國內北方天津港和青島港、更要面臨來自省內營口港的挑戰。
事實上,作為遼寧沿海經濟帶“五點一線”的兩個“中心點”,營口已經憑借更貼近遼寧中部城市群的腹地優勢,將一直以來被當做遼寧省中心城市的大連,逼進了墻角。
自1999年起,營口港以摧枯拉朽之勢開始同大連港競爭東北地區的吞吐量。營口港每年以多出1000萬噸的勢力沖擊大連港遼寧港口旗艦的地位。貨物吞吐量從1999年的近100萬噸發展到2009年近2億噸。
一路高歌猛進的營口港得益于東北振興的政策,得益于沈陽中心城市群的經濟發展產生的適箱量和貨源。
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是遼寧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核心區,該地區總人口2146.3萬人,占遼寧省總人口的50.8%,也是營口港的直接經濟腹地,這一地區的GDP總量近8500億元,占遼寧GDP的65%,而大連市的3800億元GDP僅占遼寧省的29%,這樣的經濟總量對于功能完備設施先進的大連港來說,顯然“只夠塞牙縫”。
另一方面,營口港背后以沈陽為中心城市群的經濟帶,大多以發展重工和汽車為主,產生豐富的貨源和適箱貨,而大連以外向經濟為主,且經濟總量不足,難以以充足的適箱量和貨源支撐大連港。而面對東北經濟腹地,營口的低成本優勢——從沈陽以北及東北三省到營口鲅魚圈港口較大連港大窯灣港區可縮短190公里——正在顯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受市場力量的支配和驅使,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更多貨量選擇了營口港登陸下海。
2008年,遼寧省全省實現生產總值1.3萬億元,遼寧中部城市群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450億元,占全省總量的67%。遼寧中部城市群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全面增長,實際利用外資34億美元,占全省的5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159億元,占全省的5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943億元,占全省的57%。這些數據背后所代表的“經濟內需”,為營口港提供了豐富的吞吐量。
從目前的政策效果來看,“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已經在營口港附近聚集了一大批臨港產業。暢通、快捷、省時和綜合物流成本的最優化讓營口港迎來了巨型企業落戶營口港臨港工業園區。撫順石化的成品油輸油管道一直鋪到營口港碼頭前沿;鞍鋼226億元的精品鋼生產基地落戶營口港,五礦營口中板廠300萬噸鋼廠、富士康科技集團,中冶京城、華能營口電廠二期工程、中海油項目給營口港至少帶來2億噸的貨源和適箱貨。
最關鍵的是,營口港比大連港更早地引入了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在中國資產市場上的如魚得水,以更低的成本融得龐大的發展資本。相比之下,大連港則債臺高筑,財務成本高達3.45億元,并且增加的勢頭不減。2008年大連港集團公司86.3%總資產處于閑置狀態,效率低下。全國港口平均年營業收入40億元,而大連港集團僅為37億元,低于平均水平,大連港已由一個大港滑入到一個中小港口。
可以說,大連港被營口“吃掉”,或許只是個時間的問題。
作者為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