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 政
1—7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6、7兩月,更是實現了兩位數增長。我國工業經濟企穩回升的態勢是否已經明朗?在工業企穩回升的關鍵時期,還將著力解決哪些問題?8月13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詳細解讀。
工業經濟企穩回升趨勢明朗
今年3月以來,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速下滑勢頭得到遏制,工業增加值同比增幅已經從1、2月份的3.8%,逐月回升到7月的10.8%。李毅中認為,這說明中央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一攬子政策和措施已經逐步見到了成效,我國工業增速下滑勢頭得到遏制,企穩回升態勢已日趨明朗。
李毅中分析認為,在工業各主要門類中,受投資拉動最為直接的是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1—7月,原材料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8%,其中7月份增長13%;前7個月水泥產量同比增長15.9%,同比加快7.6個百分點;鋼鐵、有色金屬生產逐步恢復。
鼓勵消費、穩定出口各項政策措施,極大地改善了消費品工業、電子制造業運行狀況。消費品工業立足國內市場,前7個月增加值同比增長9.5%,快于工業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電子制造業外向程度高,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大,1—7月增加值同比增長僅0.8%,不過,6、7兩個月增幅已回升到6.5%和5.9%。
裝備制造業(含汽車、船舶)也表現出較快增長態勢,前7個月增加值增速達到10.1%,其中7月份增速達到15.9%。家電、農機、汽車(摩托車)下鄉和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等拉動消費政策產生了顯著效果。其中,汽車行業成為上半年工業突出的亮點,前7個月全國累計生產汽車711萬輛,同比增長20.2%,產銷量連續5個月超過100萬輛。
外需萎縮仍是工業“保增長”的最大難題
李毅中說,上半年工業經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運行態勢,是中央“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一系列政策效果的綜合體現,成績來之不易。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看到,當前企穩回升的基礎還不穩固。
首先,外需嚴重萎縮仍然是工業“保增長”面臨的最突出問題。在全球經濟不景氣情況下,前7個月我國外貿出口值同比下降22%。8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到-1.4%,下半年出口形勢依舊不容樂觀。
其次,今年以來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一直處在下降區間。1—7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1.2%,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下降6.2%。
再次,企業效益大幅下滑的狀況尚未得到明顯改觀,相當一部分企業經營仍很困難。1—5月,盈利企業盈利額下降17%,虧損企業虧損額上升14.3%,虧損面為23%,39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19個行業利潤同比下降。此外,產能過剩、增長質量不高、經營方式粗放仍然是影響我國工業平穩較快發展的深層次矛盾。
工業結構調整有六大“抓手”
“在保增長、調結構的關系上,下半年工業更加重要的是要調整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李毅中說。這也是今年下半年工業和信息化部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工作要點。
工業領域結構的調整,一是行業結構調整,包括提高行業集中度,淘汰落后產能,促進中小企業產業積聚和產業轉移;二是企業調整,包括企業的組織結構、股權結構的調整,企業間的兼并重組,以及企業內部資源整合等;三是以產品品種質量為重點的產品結構調整。
“工業結構調整有六個抓手。”李毅中說。一是抓技術改造。截至8月上旬,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的200億元技改貼息資金,已有1680項通過審核,總投資5625億元。二是企業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上半年,電石、鐵合金行業已分別淘汰落后產能20萬噸和40萬噸,煉焦行業淘汰小機焦產能400萬噸。三是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目前,中小企業的數量占到99%,經濟總量占60%,吸納就業近80%,必須協調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努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推進中小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四是制定、修訂各個行業的產業政策,提高市場準入門檻。五是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尤其是把電子信息技術用在傳統產業里去催生新的工業服務業、新的新興產業。六是大力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品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