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面臨著人口老齡化浪潮的威脅。中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曾指出,中國從1999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到2014年老齡人口將達到2億,2026年達3億,2037年將超過4億。
這意味著,再過30年,中國60歲以上的人口總數相當于現在歐盟15國的人口總和,將是比美國還要老齡化的國家。
為防止老年人陷入貧困、發生社會災難,中國從1987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起,開始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新型養老保險制度。
之后,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經過多次變革。今年6月,政府又出新規,宣布將在全國10%的縣(市、區)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這項針對農民養老的政策得到了海內外的積極評價。
然而,問題仍很突出。美國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報告《中國養老制度改革的長征》提出,中國的公共養老金制度僅覆蓋了整個勞動力的一小部分,私營的養老金系統剛剛起步;中國儲蓄率很高,勞動者中卻僅有少數人為其老年積蓄了足夠的金融資產。在可預見的未來,大部分的老年人仍依靠子女度過晚年。
在中國甚至亞洲許多國家,依靠兒女的家庭養老模式是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但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業經濟比重的降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以及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使得社會安全主要依靠一個大家庭的模式逐漸難以為繼。
問題尚不止如此。盡管經濟取得了令人眩目的增長,中國仍是一個低收入國家。當老齡化浪潮襲來時,中國可能仍然相對貧窮。有專家提出,“未富先老”是人口大國和發展中國家——中國即將面臨的最大挑戰。
養老制度需要改革,學者們在這一問題上已經達成共識。但關鍵是,需要什么樣的改革。本刊此次特別約請的北京科技大學經管學院教授趙曉和北京香柏領導力機構特約研究員呂彥博認為,國際經驗表明,大的經濟危機往往是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的重要時機。因此,應當盡快推出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的政策措施。
他們提出,在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過程中,政府應該更多地發揮其提供基本養老金、宏觀調控和市場監督的作用,更多地引入市場機制,從而激勵企業和個人積極地繳納養老費用,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此外,封面其余組文介紹了世界上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國家養老制度的變遷。不管是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福利制度比較完善的發達國家日本、德國,還是從人口低齡地區向退休就業比不斷攀高的老齡化地區演變的發展中國家智利、巴西,他們在面臨人口老齡化挑戰時采取的對策措施,或多或少可以為中國的養老制度改革提供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