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郁慕湛
東方網7月22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在剛剛結束的我國央行年中工作會議上,已把防通脹列入下半年的工作目標。央行雖然仍強調繼續(xù)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但提出了既要保經濟增長,又要防通貨膨脹。貨幣政策已出現(xiàn)輕微的變化,這給了市場一個強烈的信號。
近一個月,央行已經通過提升正回購和央票利率、發(fā)行定向央票、要求銀行上報月末信貸數據等方式,向市場釋放貨幣政策微調的信號。就在央行年中工作會議結束的次日發(fā)行150億元1年期央票,引導利率升至1.6467%。這一切都是為了防止大規(guī)模信貸投放造成的流動性過剩。
根據已經公布的主要經濟數據,我國經濟復蘇的大趨勢可以肯定。這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的結果。雖然我們的投資結構有所改善,但是其對整體經濟的效果仍然沒有反映出來。大型項目投資當年是很難產生效益的,更不可能通過放大效應產生翻倍效益。在各級政府大規(guī)模投資的同時,可以相對較快取得效益的企業(yè)尤其是民營企業(yè)的投資仍然沒有起色。6月貨幣流動性比率(M1/M2)為0.339,仍處于歷史較低水平,表明企業(yè)投資活動仍不夠活躍。只有政府投資而無企業(yè)活躍的投資,經濟一時是難見效益的,其大規(guī)模的積淀正是在積累可能爆發(fā)的通脹基礎。
在這樣的形勢下,CPI、PPI的負值只是反映出前段時期翹尾因素的延續(xù),而當前的股價漲、樓價漲,表明通脹的現(xiàn)實基礎正在形成,而通脹的社會預期心理已經彌漫。
雖然我們可以說,目前累積的通脹因素大多是為走出金融危機而采取的救市措施所致,而這些救市措施又是唯一可行的走出金融危機的途徑。但是發(fā)達國家種種刺激經濟措施同樣指向通脹。因近期全球數據回暖,如何回收當局之前投放的大量流動性,已成為一個全球性問題。美國已經不露聲色地有所行動,資產購買規(guī)模不再增加、PPIP數量縮減以及部分聯(lián)儲操作工具到期后可能不再延續(xù)等。
中國不僅是復蘇跡象位于全球之首,而且中國的金融危機原來就不是流動性緊缺,而是經濟結構的問題。因此,保增長需結合產業(yè)結構調整,決不能一味放水,導致通脹。
不過這不等于說,目前就應調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當前還不能說,中國已經走出金融危機,4萬億元國家投資計劃要分3年,下半年投資計劃正在穩(wěn)步開展,一切上半年行之有效的辦法下半年還會繼續(xù)下去,以期最終走出金融危機。所以,估計各商業(yè)銀行一時不大可能放緩信貸步伐。而只要各商業(yè)銀行不大規(guī)模地擴大信貸,估計央行也就以目前這種溫和的方式應對,否則可能會出臺更為嚴厲更為激烈的手段,那時適當寬松的貨幣政策就可能正式轉向了,而目前只能算是微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