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市場全面、驟然升溫了嗎?一個人們較少提及的常識是:房地產市場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地域性差異。商品住宅的熱銷、“地王”的頻頻出現某種程度上掩蓋了目前房地產業的一塊“低溫區”:商辦物業交易尚難言繁榮,工業地產市場也依然較為平靜。因此,不能籠而統之稱“房地產市場已經全面回暖”。
房地產市場尚存“低溫區”
國際知名物業服務商世邦魏理仕7月份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二季度上海辦公樓平均租金報價為每天每平方米7.05元,環比下跌4.6%。而今年上半年,上海辦公樓平均租金報價已下跌11.0%。報告顯示,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上海辦公樓市場已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吸納量為負的情況,新的物業項目不斷交付,而租戶卻縮減面積,使市場未租用率有所上升。
戴德梁行新近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在另一個房地產一線城市深圳,今年二季度,盡管商鋪租賃市場有所活躍,但銷售市場依然較為冷清。4月份和5月份一手成交商鋪面積僅1.64萬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61%。
工業地產也相對“平靜”。上海郊區某工業園區一位負責人介紹,預計該工業區內今年新成交土地面積約100畝,保持近幾年來的平均水平。
國土資源部新公布的上半年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分析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幾個重點區域的工業地價環比、同比均為負增長。其中,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地價環比、同比增長率最低,分別為-1.86%、-4.65%,環渤海地區工業環比、同比增長率最高,分別為-0.58%、-0.43%。
分析人士指出,土地利用存在很大的結構性和地域性差異,對工業用地、商業用地、住宅用地必須進行分類觀察、具體分析,不能籠而統之地稱“房地產市場已經全面回暖”,而掩蓋了市場的真相。
工業、商辦地產投資相對“平靜”
世邦魏理仕的報告指出,由于實體經濟受金融危機影響較深,加上存量項目空置率較高,租戶將傾向于暫緩實施長期計劃而偏重短期內財務節約,眾多租戶特別是跨國企業在下半年仍會在遷址、擴租方面相當謹慎。
上海郊區某工業區的負責人介紹,現在,開發商前來拿地的積極性較低。
據他分析,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園區主動對產業項目有所控制;二是包括土地成本、建安成本、財務成本、稅費等在內,工業地產項目至少需要15年才能收回成本,遠遠超過住宅地產的回收周期;三是目前制造業企業資金總體依然緊張,缺乏擴張的欲望和實力,畢竟,“實體經濟絕對沒有像住宅地產那么火”。
國土資源部不久前下發了工業用地的“打折通知”,下調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農林牧漁業產品初加工項目用地下調幅度達30%;對中西部地區使用國有未利用土地的下調幅度高達85%。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的工業地產情況仍不樂觀,商辦物業最多也就是剛剛“觸底”。
業內人士分析,中國經濟企穩回升后,開始進入一個站穩腳跟、積蓄全面復蘇力量的關鍵時期。而工業、商業地產“低溫”現實表明,宏觀經濟復蘇的基礎還有待鞏固,“保增長”的主題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