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寬松未必立刻引發通脹
●透視通脹的影子
開欄的話
1年多以前,豬肉價格曾引起一波通貨膨脹的擔憂。如今,通脹的影子似乎又悄然顯現:房價出現快速上漲,北京部分樓盤價格“飛天”;國際油價半年間幾乎打了個“翻身仗”,國內成品油價格半年來也3次上調。其實,對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來說,即便是3%至4%的通脹率也不算高,但專家們擔心的是CPI“脫韁”,而老百姓則擔心“錢會不值錢”。那么,通脹真的就要來了嗎?本版今起推出連續報道,“捕風捉影”談談通脹。
晨報訊(記者 李若愚)在人們的常識中,“錢多了自然就不值錢”,寬松的貨幣政策勢必導致貨幣發行量過多,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過剩,最終引發通貨膨脹。不過,專家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形勢下,貨幣政策寬松不一定引發通脹。
此前,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而大規模地“印鈔票”,國際社會對于此舉潛存的通脹威脅頗感緊張。不過,渣打銀行(中國)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指出,中國和美國的情況不同,在執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時,中國人民銀行并不需要新發行貨幣。他最近完成的一篇研究報告估算:今年1-4月,中國央行向銀行系統凈注入資金規模接近1萬億元。從技術角度而言,目前的流動性注入并不是真的去“印制新錢”,因為這些“錢”早已存在。近年來,央行用央行票據對沖了通過貿易順差等渠道流入我國的資金。因此,央行不需要新發貨幣,只需在央行和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中進行一些轉移即可。也就是說,中國央行當前是在印制早已創造出來的貨幣。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之間沒有必然的關聯。2006年和2007年是我國近年來經濟最繁榮的兩年。雖然那兩年流動性泛濫,資產價格快速上漲,但CPI(消費物價指數)的增加并不快,直到2008年資產價格泡沫破滅,CPI的增加才達到幾年來的最高水平。
不可忽視的是,通脹和人們的心理預期密切相關。國信證券的一篇研究報告解讀稱,決定消費者支出的是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和價格預期,如果社會上一旦形成漲價預期,就會增加當期支出而降低儲蓄率,從而進一步推升價格上漲超過預期,形成價格泡沫。事實上,目前不論是房地產開發商、黃金賣場還是證券公司,都在盡力向投資者傳播未來價格上漲的預期。
王志浩預計,由于國內外需求恢復緩慢,中國不會出現整體通脹壓力,CPI到明年才會有所抬頭。上月下旬,他將今年全年CPI的漲幅預測值由0.5%下調至0.1%,將明年的預測值由1.5%上調至3.4%。盡管明年的預測值有成倍的上調,但他強調,對于一個經濟增速達到7%至8%的經濟體來說,3%至4%的通脹率并不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