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上海國際金融航運中心路線圖敲定 > 正文
本報記者 蔣心和
國際貿易已經成為上海建設“四個中心”的強大動力之一,不過這個動力僅有國際貨物貿易一個引擎不夠。發展國際貿易、建設上海國際貿易中心,還得有另一個引擎,這就是國際服務貿易。
在日前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由市商務委牽頭起草的《關于促進上海服務貿易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獲得原則通過。信息表明,申城加快發展國際服務貿易有了路線圖。
買服務和賣服務
說得通俗些,國際服務貿易實際上就是買服務和賣服務。如同國際貨物貿易一樣,發展服務貿易,市場需求是基礎,否則服務貿易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這種需求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
按照世貿組織解釋,服務貿易有四種交易模式,也就是四種服務提供方式,即跨境交易、境外消費、商業存在和自然人移動。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際服務貿易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極大刺激了服務貿易進出口的增長。以運輸服務為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上海及周邊省市進出口貨物貿易的高速增長、制造業的迅速“膨脹”,大批貨物銷往世界各地,同時,越來越多的舶來品登陸上海灘,這就使包括國際貨運代理、船舶代理、空運、海運、港口服務等在內的運輸服務貿易日趨繁榮,由此產生的運輸服務貿易進口和出口額越來越高。
巨大的市場需求,為上海服務貿易奠定了雄厚的發展基礎。據此,《實施意見》提出上海服務貿易發展的目標,即到2015年,申城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將在2008年735.7億美元基礎上翻一番,達到1500億美元左右。應當說,這個目標的制定不是憑空想象出來,而是以客觀市場需求作為依據的。
根據權威解釋,國際服務貿易涉及行業多達150多個,主要為運輸、旅游、咨詢、保險、金融、通信、建筑、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利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教育體育醫療保健、廣告、電影音像、個人勞務服務等14個類別。未來7年,上海服務貿易進出口市場需求雖然很大,但這么多行業不可能齊頭并進,總是有快有慢。《實施意見》為此從市場需求角度,提出了大力發展上海服務貿易出口的四個方面,即軟件和信息服務、專業服務、服務外包等跨境交易,運輸、旅游、醫療等境外消費,包括鼓勵金融機構到海外設分支機構、境外工程承包等在內的商業存在,中醫藥、文化教育、技術服務等的自然人移動。服務貿易進口則將重點購買境外先進經營方式、適用技術、管理理念和經驗,吸引研發、技術檢測與分析、管理咨詢、醫療、金融、物流、會展、汽車租賃等機構投資落戶。
培育最活躍細胞
企業是社會也是市場上最活躍、最具生命力的細胞,離開了企業這個市場主體,上海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將難以持續。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發展經濟尤其是需要大力扶持且處于萌芽狀態的經濟新領域、新行當,固然必須遵循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注重走專業化道路,但切忌不可走關門發展、搞小圈子和壟斷經營的計劃經濟老路,而應敞開大門、鼓勵競爭。回想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國際貨物貿易之所以高速發展,就是因為打破壟斷、全面開放,繼而實現跨越式大發展的。1992年,上海內資外貿企業只有292家;當年全市外貿出口65.51億美元,僅占全國的7.71%。而到2008年,本市內資外貿企業已超過3萬家;當年申城外貿出口1693.5億美元,占全國的11.86%。不難看出,市場主體隊伍的不斷壯大,對上海貨物貿易出口的持續高速發揮了重要作用。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成為WTO大家庭中的一個新成員。加入WTO,就得遵循其規則。WTO的基本規則是什么?按照權威解釋,就是非歧視、貿易自由化、透明度、市場準入和公平貿易等。據此,當年我國政府在簽署“入世”議定書時,向全世界作出了莊嚴承諾。除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少數領域外,我國政府均作出開放承諾并嚴格履行。從跨入新世紀后,上海在運輸、旅游、咨詢等領域服務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的經歷看,無不與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開放服務業、降低相關領域創辦企業門檻、放寬企業經營條件有著密切關系。2004年,申城首次批準外資企業進入金融培訓、不良資產管理、腫瘤診療等12個新領域;中央人民政府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簽署CEPA協議后,上海降低了港澳企業投資進入上海物流運輸領域的門檻。這一系列舉措,對培育市場主體、推動上海服務貿易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
根據《實施意見》,上海將加強市場主體建設、激活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細胞作用。據悉,國家商務部將下放2億美元以下外資服務業鼓勵項目審批權限,適當擴大上海對外投資批準證書的權限,鼓勵外資進入電信服務、金融服務、旅游服務和文化服務等領域,這些對申城發展服務貿易無疑是利好消息。上海地方政府將建立專人聯系和服務制度,重點培育和發展一批實力雄厚、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大型服務貿易企業和企業集團;研究設立上海服務貿易重點企業名錄和評估管理辦法;實施品牌戰略,引導和幫助企業創建服務貿易自主品牌,以提升上海企業服務貿易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探索制訂“上海服務貿易百強企業”評定標準,并對百強企業實行政策聚焦。
營造最優化環境
相對于國際貨物貿易尤其是外貿出口、吸收外資,上海服務貿易促進體系可以說剛剛起步,很不完善且有不少缺門。這其中,固然有認識問題,但存在決定意識,長期以來申城服務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一直處于配角地位,發展水平較低,有些行業甚至正處于起步或尚未啟動狀態。也就是說,上海還未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可見,沒有發達的服務業,何來服務貿易的大發展和高水平。因此,作為服務貿易興旺發達的前提,加快服務業發展是基礎。
服務貿易促進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包括組織領導、法律環境、政策體系、政府服務、行業自律等,可以說,完善促進體系已成為上海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重要保證。
去年7月,商務部部長陳德銘和上海市市長韓正在滬簽署共同推進上海服務貿易發展的部市合作協議,決定建立部市領導定期會晤制度,研究解決上海服務貿易發展的重大問題。其后,申城成立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聯席會議,22個委辦局領導成為聯席會議成員,審議制定上海服務貿易發展規劃和相關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難點問題。
按照《實施意見》,上海將加大對服務貿易發展的財政資金、稅收優惠支持力度。申城決定設立上海市服務貿易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和航運、信息技術、專業服務、文化教育、離岸服務外包等領域的服務貿易,幫助重點企業申請國家支持資金并提供配套資金,對重點出口企業給予績效支持、認證補貼和專業人才培訓補貼,對建立服務貿易公共服務平臺和會展推介等給予補貼。同時,將加快落實上海作為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對服務外包企業的稅收優惠試點政策,研究制定對服務貿易重點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如對服務貿易出口部分減免營業稅等。
《實施意見》還決定加強政府與上海服務貿易行業組織、協會的聯系,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行業協會將參與服務貿易相關法律法規、產業政策、技術標準、行業發展規劃、行業準入條件的研究制定并組織實施。相關行業組織和協會還將完善行業自律管理約束機制,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