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9日電題:全球增量貨幣推升通脹預期 中國開始警惕資產泡沫和國際游資
記者 張崇防 劉劼
當中國的政府官員和學者還在熱議經濟是否已觸底回暖的當下,由美元貶值引發的通脹預期正成為越來越多經濟界人士的關切,普通投資者也開始選擇投資房產和黃金進行避險。
推升通脹預期的因素包括股市持續上漲、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揚、房地產市場回暖以及黃金和金礦股票價格的飆升等等。
近一個時期,全球主要股市均呈現漲勢。中國滬深兩地的A股股指已創下10個月來的新高,累計漲幅超過50%;香港恒生指數也創下八個月來的高點。
原油期貨已升至七個月高點,盤中價格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較年初價格近乎翻番。單在5月份,原油期貨上漲30%,創下十年來最大月漲幅。
有色金屬價格也是漲幅可觀。國際期貨黃金價格創下三個月高點,一度逼近每盎司1000美元關口。在過去兩個月中,上海期貨交易所期銅價格漲幅近30%;
價格的上漲甚至還傳遞到農產品期貨。大豆、玉米、小麥等農產品價格明顯上漲。美國小麥期貨在最近一個月內上漲了19%,大連大豆期貨價格漲幅接近15%,美國玉米期貨三個月來從年內新低一路上漲超過30%。
“此輪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一個重要推手是美元貶值。”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告訴記者。
在過去3個月中,美元指數從接近90點高位最低下探至78點,下滑幅度超過10%,演繹了20多年來最嚴重的暴跌行情。大宗商品價格和新興市場股票的持續上漲,反過來又增加了美元貶值的壓力。
“盡管市場對大宗商品的需求在逐漸恢復,但尚未達到旺盛的程度。”莊健強調,盡管這次價格回升與投機資本的炒作也有很大關系,但根源在于美元貶值。
“投資者對于世界經濟的恐慌情緒正在淡去。一度作為避險工具的美元,貶值速度加快。流動性過剩正在推升全球通脹預期。”他說。
為應對金融危機,美聯儲采取了“量化寬松”的措施,通過直接購買長期國債釋放流動性。繼美國之后,英國、日本和歐洲的央行也向市場大量注入流動性。美元、英鎊、歐元等貨幣資金拆借利率近期大幅下滑。
由于投資者擔心美聯儲可能會在近期開始加息,國際原油期貨和黃金價格有所調整。但專家預計,隨著全球經濟數據持續轉好,國際油價和金價仍將維持在相對高位,各國對通脹和資產泡沫的擔憂會越來越強烈。
“一旦美國經濟走出谷底,商業銀行的信心隨之恢復,接下來很可能就是通脹。”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朱青認為,美國的通脹可能輸出到世界各國,包括中國。
中國的投資者已經在采取一些措施規避通脹風險,房地產再度成為投資新寵,不僅購房者觀望氣氛有所淡化,開發商信心恢復,甚至開始出手搶地。中國最大的地產商萬科一改數月來的謹慎做法,斥資23億元多處拿地。
根據搜房網新盤數據監控中心的最新數據,5月份北京有30多個房地產項目漲價。當月,僅北京地區就成交28宗土地交易,成交量超過前4個月的總和。在中國其他的一線城市,土地交易也在快速升溫。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開發商近期的拿地行為還不能說明房地產投資和開發信心已完全復蘇,他們更多是出于對通脹的預期。
除了房地產領域,普通投資者還選擇投資兼具避險和保值雙重功能的黃金。“現在已經感覺‘錢不值錢’了。國債又那么難買,持有點黃金心里踏實”,在號稱“中國黃金第一家”的北京菜市口百貨大樓選購黃金產品的曹亞杰告訴記者。
據商場總經理王春利介紹,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商場去年的營業額為35億元,同比增長近50%。今年前5個月的銷售額已經達到23億元,其中,黃金產品的銷售額占到全部的60%。
世界黃金協會的報告指出今年一季度全球黃金需求總量同比增長38%,達到1016噸。黃金零售投資需求包括交易所交易型黃金基金、金條和金幣等,同比大幅增長248%,高達596噸。
“黃金作為一種硬通貨,仍然是老百姓避險的保值的主要工具,尤其是在通脹預期之下。”王春利告訴記者。“通脹不是什么時候來的問題,而是它已經影響到了投資者的決策行為。”
“溫和的通脹預期有助于經濟復蘇。”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說,一旦市場形成通脹預期,一些企業將重新購入原材料,這將帶動對上游產業的需求。消費者為了避免未來購買力的下降而增加即期消費,最終將導致需求回暖。價格上升和需求增加又將改善企業盈利。
在中國,通脹預期同樣與充裕的流動性相關聯。今年前4個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創出5.17萬億的天量。有專家認為,中國目前實施的貨幣政策,其寬松程度已經超越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的水平。
“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在中國尚不突出,但是股票等虛擬資產已出現泡沫。”莊健認為,股市的連續大幅上漲和房價的再度升高,缺乏宏觀和實體經濟的足夠支撐,對資產泡沫的擔憂“絕非多余”。
中金公司在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呼吁警惕資產泡沫卷土重來。報告強調,上世紀90年代初,全球資本流動催生亞洲資產價格泡沫,而現在的情況與當時有諸多相似之處,新興市場泡沫重演的風險加大。
專家警告,僅看到物價指數的穩定而不注意金融資產和不動產價格的上漲, 很可能會導致貨幣政策過松。如果央行在經濟復蘇時不能及時回收巨額流動性,將可能再次埋下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的隱患,屆時國際游資一定會掉頭重來。
目前已有跡象顯示,中國股市和房地產業搶眼表現的背后有“熱錢”的炒作。根據花旗銀行最新的研究報告,過去6周內,平均每周流入亞洲的資金已經達到2007年牛市高峰時每周流入的資金量水平。
“‘熱錢’在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重新變得活躍,對此應保持高度警惕。”莊健強調,這些避險資金的涌現主要基于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
楊濤認為,全球實行的寬松貨幣政策是一把雙刃劍。“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這種政策是必要的,也是難以避免的,但它的負面作用也有很多。關鍵是要把握好分寸,避免產生‘過猶不及’的效果。”
“對各國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任務還是恢復增長。”楊濤預計,中國的貨幣政策今年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