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趙克志
本刊記者 魏革軍
記者:首先感謝您接受《中國金融》雜志的采訪。2008年下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受到嚴峻挑戰,經濟外向型程度較高的江蘇面臨更大的經濟下行壓力。目前在貫徹中央保增長擴內需整體部署的過程中,江蘇經濟發展出現了哪些變化?
趙克志: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帶來的嚴重沖擊,江蘇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中央擴內需保增長的決策部署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緊緊圍繞保增長這個首要任務,協調推進各方面工作,保持了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一是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2009年第一季度,江蘇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0.2%,4月份經濟向好趨勢更為明顯,開局好于預期。主要表現為:工業經濟企穩回升,1~4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3%,行業回暖面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全省38個工業大類行業中的32個實現正增長,7大重點行業中的6個行業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長。服務業快速發展,第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6%,拉動GDP增長4.3個百分點。農業生產形勢較好,夏熟有望豐產豐收,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37萬畝。
二是擴大內需的效果初步顯現。2009年以來,江蘇有效投資增長較快,1~4月全省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23.8%,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6.8%。消費需求增勢平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7%,4月增速達到16.9%。民生繼續得到改善,第一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分別增長12.1%和10.4%。
三是區域經濟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2009年以來,蘇中、蘇北地區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主要經濟增幅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第一季度GDP增速分別比全省高2.9個和2.6個百分點,1~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分別高于全省4.6個和5.4個百分點,一般預算收入高于全省1.9個和10.3個百分點。蘇南經濟4月份有所回升,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1~3月提高了6.4個百分點,近兩個月一般預算收入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這些數據表明,江蘇經濟已經出現向好趨勢,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省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還相當突出,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主要表現為“兩降三難”:即外貿出口持續下降、物價指數持續下降;財政收支平衡難度加大、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度加大。對此,我們高度重視,絕不能有絲毫懈怠。
記者: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還未見底,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要實現江蘇經濟的復蘇和進一步發展,下一步經濟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趙克志:目前來講,全力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回升是當前江蘇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在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的基礎上,江蘇要乘勢而上、迎難而進,創新思路、創新政策、創新辦法,全力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回升,確保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推動科學發展上新水平。
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當前江蘇經濟工作重點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一是鞏固和擴大工業回升勢頭。繼續支持優勢行業、優勢企業多增產多增效,推動仍處在低位運行的行業迅速回升。加大市場開拓力度,積極為企業開拓市場搭建平臺。引導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大力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支持企業利用當前有利時機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大幅度提升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二是千方百計促進外貿出口盡快回升。堅持傳統市場和新興市場兩手抓,抓住一切機會擴大出口。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長點,爭取跨國公司在全球布局調整中把更多的產能和更多的訂單向江蘇轉移。進一步完善和落實支持外貿進出口的政策,盡最大可能使企業早受益、快受益、多受益。三是繼續保持投資消費穩定增長。加快推進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加大重大產業項目推進力度,加大對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繼續促進房地產、汽車等大宗消費穩定增長,擴大文化、旅游、通信等服務性消費,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措施,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費能力。四是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切實做好“三農”工作。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切實加大“三農”投入。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競爭力。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和就業空間,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做好夏收夏種和夏糧收購工作,實現農業增產增收。五是堅定不移地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把保增長與調結構結合起來,實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新能源、新醫藥、新材料和環保產業實現跨越發展,促進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結構提升,大力發展軟件產業和服務外包產業,著力培育發展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六是著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圍繞建設產業和人才兩個高地,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加快“江蘇制造”向“江蘇創造”轉變。鼓勵和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引進創新創業人才和研發團隊,提高核心競爭力。以更大力度推動企業家與科技專家緊密結合,催生更多的科技型企業。大力推動各類開發園區“二次創業”,加快由外資密集區、產業集聚區向自主創新基地提升。七是扎實做好保民生保穩定工作。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創業帶動就業,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加強就業指導和服務,大力開發適應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崗位。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加大社保投入,提高保障標準。深入推進“平安江蘇”建設,全力保持和諧穩定的社會局面。
記者:2008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對當前金融促進經濟發展提出了30條措施。您如何評價江蘇金融業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趙克志:改革開放以來,江蘇金融業和江蘇經濟一樣,保持了快速發展的勢頭,特別是2004年以來的五年間,全省金融部門緊緊抓住江蘇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機遇,努力滿足全省有效信貸需求,積極推動信貸結構調整,主動創新金融產品,著力改善金融服務,江蘇金融業實現了快速增長,行業效率和競爭力顯著提高,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一是金融業總體規模迅速擴大。2004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為424億元,2008年全省金融業增加值達到1483億元,五年年均增長22.3%。二是金融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顯著提升。2004年以來,金融業增加值占GDP及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逐年提高,2008年分別達到4.9%和12.8%,比2004年分別提高了1.7個和4.1個百分點。三是金融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2008年,金融業對全省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9%,拉動經濟增長0.5個百分點;金融業稅收收入增長56.1%,占全省稅收及第三產業稅收的比重分別為5%和13.8%。總體來講,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江蘇金融業的總體規模、綜合實力、服務水平都上了一個大臺階。
2009年以來,江蘇金融部門認真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對江蘇經濟發展的沖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信貸投放大幅增長。2009年4月末全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16萬億元,比年初增加5507億元,是上年全年新增貸款的1.3倍,新增貸款在全國各省市中位居第一。二是信貸結構向好變化。全省貸款總體仍然呈現中長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增加多、短期貸款增加少的格局,但信貸結構逐步改善。1~4月,全省新增票據融資占全部貸款新增額的25.9%,比第一季度下降了3.8個百分點,4月全省中長期貸款增長3.2%,較3月下降3.4個百分點。三是金融服務不斷改善。金融機構在加強對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金融支持的同時,積極改善對“三農”、中小企業、蘇北地區等經濟薄弱環節的金融服務,1~4月,蘇北地區新增人民幣貸款占全省新增貸款的12.9%,農業貸款和小企業貸款增幅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長水平。四是質量效益顯著提高。1~4月,金融機構本外幣業務實現利潤218億元;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余額712億元,比年初減少12.7億元;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率2.19%,比年初下降0.49個百分點。
盡管近年來江蘇金融業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總體上看,無論是總體實力、服務水平,還是綜合競爭力都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金融體系不健全,城鄉金融機構布局不合理,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不強,地方金融機構發展不夠快,“三農”、中小企業融資難矛盾比較突出等。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對江蘇經濟形成較大沖擊的情況下,如何加大信貸支持、力保江蘇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如何支持外向型經濟發展、千方百計扭轉全省外貿出口持續下滑局面,如何更大力度地支持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如何理順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在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滿足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進一步調整信貸結構,由前期量的增長向質的增長轉變,仍然是亟待解決的課題。
記者:金融業如何更好地推動江蘇經濟持續穩定回升,下一步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趙克志: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擴散蔓延,世界經濟衰退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全球經濟復蘇可能要經歷一個較長和曲折的過程,尤其是最近在世界范圍內發生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又給全球經濟復蘇增添了新的變數。對于江蘇經濟發展而言,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還相當突出,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較大,這就要求金融部門認真貫徹中央關于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積極應對挑戰,為全省經濟持續穩定回升提供有力支撐。
第一,堅定不移地貫徹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努力保持信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持。信貸對經濟增長具有先導支撐作用,近期貨幣信貸增長較快是特殊環境下適度寬松貨幣政策有效傳導的體現,有利于消除通貨緊縮預期、穩定資本市場、加速企業存貨周期調整、增強公眾對于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信心,總體效果是好的。當前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毫不放松地全面實施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金融部門要緊緊圍繞保增長這個首要任務,繼續落實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科學全面分析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變化,統籌配置信貸資源,合理把握信貸投放進度,保持信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力支持,確保江蘇信貸總量持續均衡增長。
第二,堅持保增長與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相統一,更大力度地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從1~4月江蘇信貸結構來看,雖然金融部門加大了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但信貸增長50%以上仍集中在交通、水利和電力等政府性投資項目上,同時,銀行信貸并未完全投放到實體經濟中。金融部門要在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的同時,更加重視產業優化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具體而言,江蘇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主要是四個方面:一是加快發展新興產業,主要是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環保等產業。二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軟件、服務外包、現代物流等生產服務業,發展旅游、文化等消費潛力大的服務性產業。三是推動先進裝備制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向產業鏈高端攀升。四是推進企業兼并重組。金融機構要著力在優化信貸結構上下功夫,支持優勢產業做強、新興產業做大、傳統產業做精,提高信貸支持經濟發展的質量。
第三,搶抓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機遇,大力推進金融業的改革創新。中央提出到2020年將上海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和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我國主動參與國際金融秩序重建、謀求在金融體系中占據更重要地位的戰略舉措,是加快現代化建設、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的必然要求,江蘇完全擁護中央這一重大決策。我們要像當年抓住浦東開發開放機遇、實現開放型經濟跨越式發展一樣,積極呼應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加快江蘇金融業改革創新。同時,要積極利用上海金融體系、機構、人才、環境與管理優勢,增強承接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輻射的功能。大力推進江蘇金融改革創新,提升金融服務水平和競爭力,進一步與上海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互動并進的格局。
第四,加快地方金融機構改革和發展,增強地方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度。《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一五”規劃》提出,優化金融業城鄉、地區結構和金融企業結構,加快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層次金融體系。實現這一目標,既要靠“國家隊”,也要靠“地方隊”。我們將繼續加快地方金融機構的改革和發展,提高金融服務江蘇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主要包括:加強金融業總部經濟建設,完善江蘇銀行和南京銀行經營機制和內部管理,推進金融機構網點向縣域延伸,加快本省金融機構到省外設立分支機構步伐;進一步深化農村金融機構改革,加強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法人治理、資源整合和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銀行工作,積極推進蘇南農村商業銀行通過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設立分支機構、向蘇中蘇北農村信用社參股等方式跨縣域經營;加快推進村鎮銀行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試點,擴大村鎮銀行和農村小額貸款公司覆蓋面。第五,重視和加強金融業監管,努力防范金融風險。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警示我們,一個國家金融出了問題,哪怕是局部的問題,都可能導致連鎖反應,給整個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帶來嚴重后果。當前,國際金融危機還在繼續蔓延,政府部門和金融部門要進一步強化風險意識,堅持把防范風險作為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密切關注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落實風險防范各項措施,加強對重點行業的監控,對信貸風險的行業分布、地區分布做到心中有數,防患于未然,大力提高風險管控水平。切實加強流動性管理,嚴格落實信貸管理措施,有效維護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銀行業的健康運行。進一步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加強政府與金融部門的協同配合,不斷改進監管手段,創新監管方式,落實監管措施,提高監管效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