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國產化效益巨大,移民和環境等問題仍需多年解決
楊乃芬 曾臨
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今年年內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CBN記者日前從三峽總公司了解到,除擴增的地下電站和因緩建而延遲的升船機外,各相關項目目前已在進行驗收準備。
國產化效益巨大
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楊青介紹,三峽工程能夠實現預期目標,關鍵在于通過對重大裝備的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較短時間內推動了重大水電裝備的國產化。
“雖然前期成本增加了幾億元,但是從運行情況來看,國產化已經發揮了重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楊青說。
在三峽工程建設中,首次將國外供貨商向國內企業轉讓關鍵技術作為必要條件和評標的重要條件,要求國外廠商不僅要轉讓圖紙,還要將相關分析軟件、設計思想和最終成果全部轉讓,讓國內企業能獨立進行新機組的技術制造。
國產化技術路線,為三峽工程26臺機組平穩運行提供了保證,發電效益巨大。截至2008年底,已增加發電量約560億千瓦時,預計今年增加發電量150億千瓦時。
三峽總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在三峽右岸及地下電站70萬千瓦機組的招標中,哈爾濱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和東方電機廠有限責任公司奪得的12臺合同份額,和進口價格相比,節省三峽工程投資5.34億元。
去年溪洛渡電站和向家壩電站的機組招標,原本概算135億元,國產化也使得采購成本降低到110億元。
《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以重點工程為依托,以重點領域裝備技術政策為依據,積極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制造。
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總工程師劉利人表示,一定的國產化率是實現國產化的基礎,但并不是唯一指標。目前我國一些行業的設備廠商單純追求國產化率,并沒有實現真正的自主制造。三峽工程“技貿結合、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模式,為我國其他重點工程技術引進提供了經驗。
后續工作尚未開始
“完成建設任務以后,很多人以為三峽工程就結束了。實際上不是這樣,很多后續工作才剛剛開始。”楊青告訴CBN記者。
楊青介紹,在后續工作中,三峽總公司將重點完成沿岸的河流治理、生態環境監控以及金沙江上游的開發工作。
“蓄水對地質、水源的影響需要長期觀察監測,這些問題比三峽工程建設更要復雜,總公司一直高度重視。”楊青說。
國務院三峽建委辦公室的一位人士接受CBN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三峽工程的后續規劃也即將完成,計劃11月份報國務院批準。按照規劃,從明年開始,用十年的時間解決三峽工程中備受爭議的移民和環境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