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 題:透視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實施近200天
新華社記者王宇 姚均芳 姜銳
自2008年11月我國貨幣政策果斷轉型、由從緊轉為適度寬松以來,在近200天時間里,相關部門采取多種手段,保持資金的總體充裕,這些貨幣政策取得了哪些成效,未來又會有怎樣的變化?
多種手段保持流動性總體充裕
去年四季度以來,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大局,央行通過不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利率,適當調減公開市場操作力度,以及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調整優化信貸結構等手段,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
200天時間內,我國新增人民幣貸款超過6萬億元,如此規模為以往信貸史所罕見;截至4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5.95%,為1996年11月以來最高水平;狹義貨幣供應量(M1)同比增長17.48%,恢復到2008年6月前的水平;貸款余額增長29.72%,為1994年以來最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貨幣政策使用工具上,與過去頻繁依賴利率和準備金率工具相比,今年以來,央行貨幣政策更多地采取公開市場業務操作來調節流動性。春節后,央行及時恢復了3月期央票按周發行的節奏,有效熨平了季節性因素引發的銀行體系流動供求波動,促進了貨幣信貸合理、平穩的增長。
在保持了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總體充沛的同時,相關部門堅持信貸的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引導金融機構優化信貸結構,在保證符合條件的中央投資項目所需配套貸款及時落實到位的同時,加強對“三農”、中小企業、就業、災后重建、擴大消費、自主創新等領域的信貸服務。
為經濟增長提供充裕資金
自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實施以來,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力度得到增強,分析人士指出,貸款的快速增長有利于從總量上穩定經濟,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國經濟評價中心主任劉煜輝指出:“信貸的快速增長迅速保證了一系列政府項目的開工,使得去年10月份以來工業‘跳水’的趨勢得到遏制。在貸款支持下新開工項目的迅速啟動,使第一輪去庫存化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
從今年前4個月的數據看,全國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同比增長90.7%,工業增長速度已經恢復到去年三季度水平。同時,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在一季度出現環比降幅逐步縮窄的趨勢。
目前,新增信貸主要投向政府項目相關配套投資,同時,信貸結構在近幾個月也逐步優化。今年3月和4月都出現了票據融資占比下降、中長期貸款占比提高的情況,顯示越來越多的貸款進入實體經濟。貨幣供應量數據的連續反彈也反映出宏觀政策提振作用逐步顯現,經濟活躍度有所提高。
同時,貨幣信貸的快速增長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縮預期。受翹尾因素及食品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連續3月負增長。在這種情況下,貨幣信貸等先行指標出現的積極跡象有助于緩解公眾的通縮預期,增強公眾信心。
未來政策走向受關注
在近期各中央銀行紛紛采取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同時,我國貨幣政策走向備受市場關注,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上海參加陸家嘴論壇時更是提出將根據實際情況對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操作進行微調。分析人士認為,當前情勢下我國貨幣政策不會出現方向性的變化,貨幣政策的微調或將更多體現在操作力度和結構方面。
交通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仇高擎認為,在經濟沒有出現明顯回暖的情況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仍將維持。不過面對一季度信貸激增的局面,央行更有可能通過窗口指導和公開市場操作,對流動性進行微調。
“預計央行同時會在信貸結構上進行微調,比如抑制重復建設的信貸支持,增加對產業升級以及私人部門的信貸投放。”仇高擎說。
今年以來,大部分信貸資金投入到基礎設施等與政府投資相配套的項目中,這在地方上刺激了一些行業的低水平重復建設,一定程度上可能造成了對產業升級和中小企業融資的資金擠占。怎樣讓更多的信貸資金進入到實體經濟,特別是投入到中小企業上去,將成為今后的信貸重點。
數據顯示,體現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的銀行短期貸款在4月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減少,“可見中小企業的融資和經營狀態并不如預想得好。”劉煜輝說。
分析人士認為,此時我國的貨幣政策需要更好地與財政政策搭配,尋找到與財政政策相搭配的結合點,通過財政的支持,撬動企業的資金需求,把信貸更多地投向企業產業升級、技術改造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