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5月15日,致力于打造成為“金融達沃斯”的陸家嘴論壇在上海再度拉開帷幕。此次論壇的主題為“全球化時代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與會者將就中國經濟金融形勢與政策等話題進行探討。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吳定富出席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會上,吳定富發表精彩講話。以下為講話實錄全文:
[吳定富]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今年4月國務院發布了2009年19號文件,提出上海加快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的目標,這充分說明把上海建設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航運中心,已經成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戰略的重要內容。本屆論壇匯集了國際、國內金融界的朋友,對金融危機下世界經濟的走勢和金融發展的規律進行深入的研討,必將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產生積極的作用。今天,我就保險業參與上海經濟社會建設以及保險業的發展談幾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航運中心,保險業大有可為。第一,保險業可以在服務上海兩個中心建設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我們都知道,要建設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是一個功能齊全、具有全球輻射能力和資源配置能力的金融中心。建設這樣的綜合性的金融中心,需要銀行、證券、保險等各個金融行業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從國際上來看,世界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比如說紐約和倫敦,保險業作為風險的承擔者和長期機構的投資者,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金融中心的形成和發展,從本質上來講,是各種金融活動在功能上的豐富和空間上的集聚。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保險業可以在三個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是把上海建設成為保險產品創新和技術研發中心。上海有勇于創新的保險文化,實力雄厚的保險人才隊伍,國際化水平較高的保險機構和競爭比較規范的保險市場,為保險競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二是把上海建設成為保險業管理和后援的服務中心。目前上海有保險公司法人機構37家,占全國保險公司總數的30.8%,機構的集聚為上海發揮保險業管理和后援服務中心的作用創造了有利條件。三是在上海穩步推進保險資金運用的試點。上海的金融機構密集并設有證券和期貨交易所等金融基礎設施,開展資產管理業務的條件得天獨厚。目前,全國九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有五家設在上海。上海在保險業資產管理業務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此外,上海還有再保險公司五家,有能力在再保險定價和交易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國際航運業是與海上航運保險共同發展起來,目前上海的綜合保險服務能力與國際成熟的航運中心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上海要建設成為國際航運中心,必須不斷提升航運保險事業整體發展的水平。國務院19號文件對保險業服務航運中心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對航運保險實行稅收優惠政策。保險業要從服務國家戰略的全局高度,抓住政策機遇,加快航運保險的發展。這是第一點。
第二,保險業可以在服務上,F代國際大都市當中發揮重要的作用。保險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縱觀各國經濟、金融發展的歷史,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經濟越發展,社會越進步,保險越重要。上海要建設現代國際大都市,必須發展與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業。同時,保險業的發展也會對上海現代國際大都市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是要服務上海社會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現代社會是一個風險社會,風險無處不在,建設上海現代國際大都市就必須建設完善的社會風險管理體系。保險,作為一種市場化的風險管理手段,有利于提升社會風險管理的技術水平,有利于提高社會風險管理體系的運作效率,在促進上海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方面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二是保險業服務上海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目前,上海已經步入了老齡化社會,截至2008年底,上海60歲以上的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達到了21.6%,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壓力很重。這次國務院19號文件同意上海適時開展個人稅收養老保險產品試點,這不僅有利于加快上海商業養老保險的發展,完善上海社會保障體系,而且對我國完善養老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三是保險業要服務上海的經濟建設。在前一個時期保險投資基礎設施試點當中,保險資金已經投資了上海世博園區等項目。隨著保險資金的積累和保險投資渠道的拓寬,保險業將為上海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資金支持,保險業將促進上海經濟發展。同時保險業能夠帶動法律、會計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為旅游、體育、外貿、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配套的服務。
第三,上海的保險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回顧過去,上海保險業有著輝煌的歷史,從1865年我國第一家民族保險企業的成立到解放前,上海已經有中外保險公司400家。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保險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多新的理念、新的管理和營銷模式,新的保險產品和服務,都是從上海走向全國的。2008年上海保費收入達到600億元,占全國保費收入的6.1%。從2002年以來的6年間,上海的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6.6%,保險的保障功能逐步發揮。2008年上海保險賠付達到184億,在保障上海經濟社會穩定運行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展望未來,上海保險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來源于上海經濟快速發展奠定的雄厚的物質基礎,來源于上,F代國際大都市建設中日益豐富的保險需求。2008年上海保費收入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4.4%,而全球的平均水平是8%,這就意味著上海保險業的發展空間很大。譬如,紐約、香港等國際大都市保費收入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目前,上海還沒有進入世界500強的保險公司,而紐約、倫敦、東京分別有五家、四家、六家保險公司進入世界500強。如果上海的保費收入占全市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其他現代國際大都市的平均水平,如果上海能夠培育出幾家世界500強的保險公司,那么上海保險業就能夠在現有的基礎上獲得巨大的發展,上海保險業就能夠對上海的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作出更加重要的貢獻。這是我想就保險業服務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談的三點看法。
第二個方面,我想談一下中國保險業應對金融危機的基本情況。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對世界各國的金融業和金融監管是一次全面的考驗。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保險業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應對金融危機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實加強和改善保險監管,防范金融風險跨境傳遞,轉變保險業發展方式,提升保險業服務能力,較好地防范化解了風險,維護了保險市場的健康發展。
總體來看,保險業應對金融危機在三個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第一,防范風險跨境傳遞,維護國家金融保險的安全。中國保險業是對外開放比較早的行業,市場化程度比較高,應對金融危機防范化解風險的任務也比較重。近一個時期,保險業防范風險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對風險進行徹底的排查,摸清風險隱患,做好壓力測試;二是對主要的風險點做了防范預案,準備好應對突發事件和突發風險的工具箱;三是完善和改進保險監管,全面推行分類監管制度,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與境外金融監管機構的溝通合作,提高對風險跨境傳遞的預警和識別能力;四是及時化解風險苗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去年以來個別的外資壽險公司出現了集中退保的問題,少數公司償付能力有所下降,保監會及時采取措施,防止了風險的蔓延和擴大?偟膩砜矗M管國際金融危機對保險業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我國保險業償付能力總體充足、經營穩定、風險處于可控范圍。
第二,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保持行業平穩較快地發展。金融危機的爆發和蔓延,給國內保險經營帶來了很多的困難。在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企業和居民對保險的有效需求有所下降,保險資產管理的難度加大,同時受國際再保險價格上升的影響,國內保險公司的分保壓力在增加。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把穩定行業增長作為保險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從今年前4個月的情況看,總體情況是好的,1到4月份,全國的保費收入達到4140億,同比增長9%,賠款與給付1077億,同比增長0.13%。保險公司的總資產達到35000億,同比增加了2000億。這里特別要說的是,今年保險業的穩定增長是在去年保險行業高速增長39%的基礎上,實現了1到4月份9%的增長,這個局面是來之不易的。
第三,轉變行業發展模式,保險業科學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保險業應對金融危機不僅是防范當前的金融風險,更重要的是要著眼于行業的長遠發展,在危機中有所作為。通過應對金融危機使保險業科學發展的內生機制更加健全,保險防范風險的體系更加完善,保險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我們通過監管制度約束,引導保險公司轉變發展理念,更加注重發展長期保障性業務,更加注重保險承保和投資共同盈利,更加注重集約化經營和規范競爭。從今年保險市場來看,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初見成效,保險的保障作用進一步發揮。在財產險方面,今年一季度財產行業實現了扭虧為盈,保險市場的不規范競爭得到了明顯的遏制。
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還在繼續深化,現階段對金融危機進行全面的總結和反思還為時過早。但保險業應該從金融危機中汲取深刻的教訓。我們初步反思總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第一,保險業發展不能脫離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要發揮保障功能和融資功能。第二,保險的創新不能脫離經濟、金融發展的階段,創新應該與我國保險機構的技術水平、管控能力相適應,與我國保險監管的完善程度相適應。第三,保險經營不能背離穩健經營的規律,應該從制度上提高保險經營的風險管控能力,加強現代企業制度建設,避免企業內部的錯誤激勵和經營上的短期行為。第四,保險監管不能偏離防風險、促發展、保護被保險人的目標,應該綜合運用市場和政府兩種力量,為保險業發展提供更加完備的監管和制度保障。
這是第二個問題,關于保險業應對金融危機的一些情況和思考。
第三個方面,我國保險業發展的展望。在近年的改革發展實踐中,保險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行業實力由弱到強,保險市場的規模從小到大,專業化保險監管從無到有,保險業已經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在這個新起點、新階段,保險業服務經濟社會也面臨著新的環境和新的機遇。我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發展進程的推進,為保險業的改革發展開辟了廣闊的空間。同時,金融危機的洗禮也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保險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我們這次確確實實是把“危機”變“機遇”,我們深切地感到從去年9月份以來,將近半年多時間,保險業在理念上,在經營上,監管上,發生了很好的變化,確實是把危機變成機遇來做。
建設中國特色的現代保險業需要我們在四個方面繼續努力。一是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保險企業,適應金融全球化的要求,加快建設資本充足、內控嚴密、運營安全、服務優質、效益良好、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現代保險企業;二是完善科學專業的現代保險監管,健全償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場行為監管的現代保險監管制度,完善企業內控、政府監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四位一體的風險管理體系;三是培育功能完善、競爭有序的現代保險市場,形成結構優化、功能互補、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格局,促進原保險市場和再保險市場,保險集團和專業性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以及不同區域的保險市場共同發展;四是創建誠信、和諧保險文化,發揮我為人人的精神,體現人文關懷和社會責任,弘揚團結、互助、和諧、友愛的保險文化。
同志們,作為全球最有潛力的新興保險市場,中國保險市場吸引著全球保險業越來越多的關注。同時,中國保險業的實踐也為理解保險業在現代經濟社會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視角。展望未來,中國將建設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償付能力充足,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的速度、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現代保險業,我們對中國保險業的光明前景充滿信心。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