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早報記者 黃武鋒
在財政部修改發行規則后,首批“打包”的地方政府債券昨日發行。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的消息,這批地方債發行總量為120億元,中標利率為1.82%。
根據公告,此次發行的120億元地方債發行人包括吉林省政府、青島市政府、湖北省政府和青海省政府,發行規模分別是30億元、11億元、50億元和29億元。其中,青島市政府債是迄今為止發行的第一只計劃單列市地方債。四期債券都將于4月23日開始計息,4月29日上市交易。
財政部此次將四筆地方債“打包發行”,執行同一利率,原意在緩解地方債發行壓力。然而,從當日發行結果來看,這一調整發行規則的初衷并未實現。1.82%的中標利率,與4月17日發行的江蘇債利率持平,略高于目前1.79%的3年期國債收益率;參與投標資金量193.1億元,1.61倍的認購倍數也與前幾期發行的地方債較為類似。
從效果上看,“打包”僅提高了承銷發行效率。
與之相比,同日發行的國開行金融債獲得了近四倍的超額認購,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四期債券雖然是“打包發行”,但在上市交易后仍將是分開交易,事實上并不能解決其流動性問題。而此前上市的多期地方債均出現了首日零交易的情況。
另外,地方債的“打包發行”,實際上將不同地方政府的信用差別“抹殺”。這意味著除了流動性溢價外,信用風險溢價將不會在未來地方債招標中體現出來,從而更加確認了該批地方債的“準國債”信用。
29日,還將有河北省、陜西省、內蒙古自治區三期地方債“打包發行”,發行量分別為40億元、36億元和30億元,總量達到10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