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 新聞分析:CPI、PPI繼續“告負” 降幅收窄顯露積極信息
記者李延霞、劉錚、江國成
反映居民生活成本和企業原材料成本的CPI、PPI數據16日揭曉。國家統計局當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6%,其中3月份下降1.2%;一季度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4.6%,其中3月份環比下降0.3%。
這是繼2月份之后,我國CPI、PPI同比增幅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負增長。而在去年,這兩項指標月度漲幅分別達到8.7%和10.1%的峰值。
多重因素導致物價水平仍處低位
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分析預測處處長徐連仲表示,3月份物價指標出現負增長更多是受翹尾因素影響,去年同期基數較高,現在屬于合理回歸。
“從國內來看,供給增多、農產品供給穩定支撐了價格處于低位;從外部看,國際大宗商品能源價格處于下行通道,輸入型價格上漲壓力不再存在。”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說。
過去一年間,我國CPI漲幅經歷了從波峰到低谷的大幅變化。CPI去年2月達到同比上漲8.7%的峰值后,隨后呈回落態勢。今年1月份,漲幅僅為1%。到2月份,我國CPI六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1.6%。
我國PPI已是連續第4個月出現負增長。在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PPI分別出現1.1%和3.3%的負增長,今年2月份進一步下降為負4.5%。
根據發展改革委對全國36個大中城市46種重要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監測,同2月20日相比,3月20日價格出現下降的商品和服務有19種,主要是食用植物油、豬肉等副食品價格,鋼材、煙煤、水泥等生產資料價格。專家表示,這些產品在CPI和PPI中比重較大,拉低了整體的食品和生產資料價格。
降幅收窄顯露積極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兩項物價指標繼續表現為負值,但其降幅卻在收窄。就CPI而言,3月份的同比降幅低于2月份1.6%的負增長,而PPI同比降幅雖然有所擴大,但環比降幅逐月縮小,其中1月份環比下降1.4%,2月份環比下降0.7%,3月份環比下降0.3%。
“這反映了我國宏觀政策對增強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信心起到了較好的作用,與四萬億元投資密切相關的企業開始停止去庫存化的過程,需求逐漸上升。”莊健說,“而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CPI保持低位,對保障和改善民生非常重要。”
徐連仲表示,PPI環比降幅有所下降,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企業對經濟的預期逐步向好,需求有所增加。
密切關注今后物價走勢
CPI和PPI數據連續兩個月為負,也引發了人們對我國是否會出現通貨緊縮的擔憂。
莊健認為,當前受外部需求放緩和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諸多因素的影響,我國物價水平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但全年物價仍將保持一定增長。“當前我國貨幣信貸增長較快,這將保證貨幣市場流動性。”他說。
統計數據顯示,3月份當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1.89萬億元,加上前兩個月新增貸款量,一季度人民幣新增貸款已達4.58萬億元,超過往年全年新增貸款金額;3月末我國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25.51%,增幅比上年末高7.69個百分點,比上月末高5.11個百分點。
莊健認為,隨著我國經濟形勢好轉,投資消費需求上升,今后幾個月我國物價走勢將逐步回到正的水平上來。
對于貨幣和貸款增長快是否會引起價格上漲,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表示,從目前看我國價格總水平是否會出現上漲還受多方面條件的制約。
他指出制約我國價格總水平出現上漲的因素包括:經濟增長速度還低于潛在的經濟增長速度,社會需求還沒有引起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失衡;國際價格水平仍在低位運行;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比較充裕等。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不必過于擔心今年我國出現通縮或通脹,物價漲幅總體將保持在較低的水平。
但是,李曉超強調,價格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多了,如果實體經濟跟不上,供給跟不上,往往就會引發價格上漲,這是在未來密切監測宏觀經濟形勢的時候需要給予高度關注的地方。
“目前我國政策在注重保增長的同時,應觀察、分析貨幣信貸是否流入到實體經濟中去,信貸一直高增長下去會有一定的通脹風險,對此應該密切關注。”莊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