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范金剛
職工工資的話題越來越熱,有關部門每次公布的“職工工資”數據,必定掀起一片質疑聲。這次也不例外——— 國家統計局4月9日公布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9229元,日平均工資為111.99元——— 這一數據受到廣泛質疑。而在本報3月10日的調查中也顯示,有91.57%的受調查者表示,去年的年收入“遠遠低于這個平均工資”。
在這項近2000人參加的“你達到平均工資的標準了嗎”的調查中,表示去年的年收入“和這個平均工資差不多”(6.32%)和“高于這個平均工資”(2.11%)的讀者只有8.43%。這說明公布的“平均工資”存在一定失真度。對此,有關專家表示,這個統計不是全覆蓋的統計,城鎮的工薪勞動者2.1個億,已經納入報表統計的也就1.1個億,這是統計制度不完善造成的。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你繳給國家的個稅仍然算你的工資,那些不可支配的社保資金更是納入你的工資統計中。
根據專家的說法,很多人沒有達到“平均工資”,是因為沒有被統計進去,而在“你被統計進去了嗎”的調查中,54.44%的讀者表示“屬于被統計范圍”,這和前面九成多讀者認為自己“遠遠低于這個平均工資”相對照可以發現,即使是被統計進去的很多讀者,其工資也低于所謂“平均工資”。另有 3成左右的讀者表示沒有被統計進去。
“統計范圍尚未包括城鎮私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你認為合理嗎”,76.83%的讀者認為“不合理”,有讀者表示,這樣的統計方式,如何能反映職工收入的全貌呢?只會讓人產生虛高的幻覺,給政府的決策提供錯誤的信息。而認為該問題“復雜不好說”和“合理”的受調查者各有一成左右。
調查中,87.21%的讀者表示“不接受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個統計數據”,可以說,如何讓統計數據更真實反映實際情況,有關統計部門面臨民眾空前的改革呼聲。
在記者看來,雖然“平均工資”存在一定失真度,反映不了職工的真實收入狀況,但其反映的一些問題同樣值得關注。比如,平均工資的行業差異,最高的是證券、金融,最低的是紡織、農副食品加工業,最高和最低平均工資比是11比1,專家表示,國際上行業差距一般也就是兩三倍左右。這么高的行業差距不僅拉高了職工平均工資水平,造成收入差距過大,還影響民眾社會心理。因此,統計數據給下一步改革分配制度、調整過高工資收入水平提供了目標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