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正山
今年年初,為配合4萬億救市計劃,國內銀行將大筆資金貸給國有企業的政府工程,1、2月份的貸款規模迅速增長。在銀根放松的形勢下,中小企業融資卻比以前更難 “文化怪杰”辜鴻銘先生曾經說:銀行家是這樣的人,當天氣晴朗時,硬把雨傘借給你;陰天下雨的時候,又兇狠地將傘收回去。 這話只說對了一半。目前,對于我國的中小企業而言,天氣晴朗的時候,銀行也未必愿意把雨傘借給他們。
中小企業創造了社會價值, 卻得不到金融支持 我們把中小企業從銀行所獲得的貸款與其創造的價值比較一下,就不難發現二者很不相稱。據統計,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已達4300多萬家,創造的最終產品及服務價值占全國GDP比重達59%;繳納稅金占全國的50%;提供的城鎮就業崗位已占到75%以上。 然而,過去幾年間,雖然全國信貸總量在高速增長,但中小企業得到的貸款比率卻一直在縮小。2005年,中小企業在全國短期貸款中的比例大約為11%,2006年下降到9%,2007年和2008年還在繼續下降。
中小企業特別是個體商戶,要取得金融部門的支持非常困難,只有通過抵押貸款方式才能貸到少量資金,因此,他們只好找地下錢莊或私人借貸。四川遂寧市中小企業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遂寧99.9%以上都是中小企業,每年的資金需求量在40億元以上。當地中小企業融資資金中的50%,都是通過向親友或地下錢莊借貸獲得的。四川遂寧市中小企業局局長雷奉軍稱:“民間借貸月利率都在7%?8%,最高時甚至達到10%。民間融資成本高,而且也不安全。” 可見,至少在融資方面,中小企業是“弱勢群體”。一旦經濟環境發生變化,銀行將更加惜貸,首先受到制約的也是中小企業。 2008年,全球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中國經濟也受波及。這讓實體經濟中的“小舢板”——中小企業生存異常艱難,融資更是難上加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溫州為例,2008年11月,溫州市工商聯專門開展了溫州民營企業資金需求情況調查,涉及民營企業304家,分布在32個行業。調查結果顯示,304家企業資金需求總額高達71億元,這些企業卻普遍存在抵押物價值不足現象。
銀根放松,中小企業是否真正得到扶持 也許有人會說,2008年下半年以來,我國從緊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開始放松,企業融資環境在理論上趨向寬松。特別是2009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十一屆全國人代會第二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新增信貸將達到5萬億元以上的目標。這既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體現,又是國家加大投資力度的重要保障。但中小企業融資環境是否會因此得到改善? 2009年3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在采取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業貸款后,融資難問題已取得明顯進展。他說,2008年,中小企業貸款全年增長13.5%,其中中型企業與全部貸款增長速度基本是一樣的,小型企業難度稍微大一點,貸款增長慢一些。在企業貸款中,大型企業的貸款占48%,中小企業貸款占51.9%。從數據上顯示,中小企業貸款數量還是比較大。 如果我們抱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客觀分析,不難發現,政府的諸多舉措出發點非常好。但是,這些舉措卻很難真正落實,有些政策即使落實了,也難以起到預期效果。 比如,2009年中央財政對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增加到96億元,單從量上看,“96億元”也僅僅能滿足溫州一個市304家民營企業的資金需求(71億元),對遍及全國的中小企業來說,連杯水車薪也稱不上。 對于“今年新增信貸5萬億元以上的目標”,從目前情況看,各家銀行落實很快。特別從最近的數據看,我國銀行放貸速度頗為勇猛。據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額已經實現了“今年新增貸款達到5萬億元以上目標”的一半。在這種情況下,作為市場信貸主體之一的企業更是擔心,今年還有十個月時間,如果把新增貸款控制在不超過5萬億元的水平,那么,下半年再需要貸款就更難了。 對此,官方有自己的解釋。周小川表示,從數字來看,中國的銀行業有在年初大量發放貸款的傳統和習慣,但這并不意味著下半年發放貸款就少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是要有靈活性的,這個問題還要動態觀察。
貸款集中流向政府工程,中小企業貸款空間被擠壓 對于官方的此番言論,我認為是為緩解市場緊張的氣氛做的辯解。事實上,年初集中放貸,必將減少下半年放貸額度。眾所周知,貸款對經濟的作用是“雙刃劍”,在一定范圍內,對經濟增長有利。但超過一定的額度,便會造成流動性過剩,加劇通貨膨脹。這個道理很簡單,如果整個市場上一定時期內的商品價值是1萬億元,而流通的貨幣為1萬億元或者略有超出,則貨幣與商品是匹配的。但是,如果貨幣數額遠遠超過1萬億元,則更多的貨幣追逐相對較少的商品,物價必然上漲,形成通貨膨脹。 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全年力爭完成8%的GDP增長,將CPI控制在4%。雖然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實行“雙寬松”,但要有節制。數據顯示,1月份CPI為1%,而全年控制目標為4%,表明官方認為通貨膨脹的苗頭依然存在。那么,如果國內商業銀行在下半年繼續按照當前的規模和速度放貸,市場上僅貸款就會增加至少10萬億元以上。這遠遠超過了可控貸款規模,流動性必然過剩,通貨膨脹將高漲,我國經濟將陷入可怕的“滯脹”境地。 當然,從政府對CPI的控制目標看,顯然不會無限制地放松銀根,全年貸款最高或許不超過6萬億元。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今年下半年銀行放貸規模會比上半年減少1/2左右。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雖然年初銀行放貸迅猛,卻并未受特別傾斜和照顧。考察今年初銀行放貸資金流向,不難發現,主要是配合中央刺激經濟的舉措。在政府的4萬億投資中,近90%被國有大中型企業壟斷。相當多的銀行貸款都是配合政府項目一擁而上發放完畢。在今年1月份1.62萬億元的貸款增量中,約有90%以上的貸款流向了國有企業中標的政府工程。 下半年,在貸款規模緊縮的預期境況下,中小企業將受益更少。假設全年放貸6萬億元,其中,上半年放貸4萬億元,下半年放貸2萬億元。如果中小企業貸款占10%,那么,上半年中小企業可獲得貸款4000億元;下半年只能獲得2000億元。
銀行惜貸,政府應幫助中小企業另謀融資渠道 2009年,中央經濟工作的主要目標是保就業、保增長。要實現中央經濟工作目標,中小企業肩負重任,理應得到融資支持。 那么,針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銀行業是否應該考慮“大局”而調整信貸結構和投向?全國政協委員、上海銀監局局長閻慶民在“兩會”期間講了一句“實話”:“想調整現有的結構也是比較困難的。還是要解決大企業的融資需求,因為發改委審批的項目,如民航、鐵路、交通運輸等,都是大項目。” 事實上,銀行也不愿意扶持小企業。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毫不諱言:“實事求是說,經濟下行中,中小企業貸款風險比較大,與銀行放貸的成本收益肯定是不匹配的。特別是有些小企業財務報表還不是很規范,所以,對銀行來說就有顧慮。銀行還要受到不良資產比率等監管,也要考慮到股東的反應。” 面對金融危機,以及日益惡化的融資環境,不少地區的中小企業已經大量停產倒閉。中新山西網 2009年3月4日報道,截至目前,山西省中小企業停產倒閉約8000多家,歇業的個體工商戶更多,影響到40多萬人就業。2008年,浙江、廣東等地的中小企業紛紛倒閉,直接導致2000萬農民工返鄉無事可做。失業問題如果嚴重,經濟增長也會受到較大影響。 2009年,貨幣供應更為充裕,然而,中小企業并不能從中得到支持,其融資環境反而趨向惡化。嚴格地講,這不是銀行的錯,銀行都是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現在不少學者或官方人士要求大銀行給小企業貸款,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大銀行給中小企業貸款,在員工、網點、操作等方面的分攤成本要比給大企業貸款高得多,對銀行是極不劃算的。由于中小企業存在著經營生存周期短、變化快、業主流動性強、抵押物少、難尋擔保等現狀,大銀行對其貸款的風險難以控制。如果貸款給大型的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貸款較易收回,風險相對較小。 早在2001年,麥肯錫就做過一個評估,發達國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全球有兩種方式,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債務融資在整個融資結構中,占比不到50%,大部分企業是通過股權方式融資。而在債務融資中,銀行貸款僅占20%左右。如果借助發達國家的這些經驗,或許我國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也能探索出一條新路。
雜談 奧巴馬的“山寨”新政 奧巴馬如果真是美國的救世主,就應該認清歷史,不要去開貿易保護的大門 十年前克魯格曼還在研究蕭條經濟 學的回歸,而今,蕭條經濟學已經成了主流經濟學。全世界都在呼喚英雄,奧巴馬作為美國人的希望橫空出世,美國人真有點把他當救世主的味道。奧巴馬上臺后開始搞“新政”,外界評價他“正在運用羅斯福的經驗”。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7870億美元財政救助方案;第二把,“限薪令”;最后一把,便是頒布“購買美國貨”條款。 奧巴馬上臺后的表現,與央視春晚小品《不差錢》里趙本山的表演不謀而合。一句話,沒錢裝大爺。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債務國,如今,政府還打算繼續擴大赤字。這就像一個人,本來就已經很窮了,還要繼續借錢,繼續開空頭支票,打白條。這不得不讓人擔憂,如此下去,流動性陷阱估計就不遠了。 在克魯格曼所謂的“長鍍金時代”(從19世紀70年代到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新政實施之前),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等人迅速崛起。這之后,美國市場環境發生了巨變,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成熟完善,使得公司的所有權和控制權相分離,股東掌握公司的所有權,高管把持公司的經營權。但是,處在“大壓縮時代”,高管們還沒有很大的權勢,拿的報酬也不多。隨著經濟環境的進一步變化,制度的變遷,高管慢慢由公司的弱控制者變成強控制者,報酬也飛速提升,預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直到去年的金融危機爆發。金融危機爆發后,高管的預期本來就已經大打折扣,又被“限薪令”一折騰,積極性被徹底擊垮。而危機中,更是需要高管們打起精神積極應對。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哪里會有這等好事?高管們沒有了積極性,企業經營自然難有大的起色。微觀搞不好,宏觀危機何時了? 再說“買美國貨”的規定。這很自然地讓人想起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關稅法》。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美國政府將其歸咎于國際貿易,并于次年通過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為了保護本國產業,美國政府大幅提高超過2萬種外國商品的進口關稅,最高400%。其他國家當然不會坐視不管,于是大打關稅戰,引發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貿易戰爭,加劇了世界經濟大蕭條。 奧巴馬上臺后,也將買美國貨條款寫入經濟刺激計劃,讓人感覺貿易保護主義又抬頭了。貿易保護手段有幾種,提高關稅、技術性壁壘、限制進口等。奧巴馬政府采取購買美國貨的措施,表面上看是為了增加就業、促進內需,實際上是變相要求別國采取“自動出口限制”(進口國政府對出口國所出口的一種或一種以上產品的數量加以限制的措施),即不準出口給美國相應商品。這對美國福利的影響要比采取提高關稅、技術性壁壘等措施大得多。 就在奧巴馬提出購買美國貨新政后不久,美國某著名智庫發布報告稱,若購買美國貨的條款引發貿易戰,失去的工作崗位要比原想保護的工作崗位要多得多。包括加拿大、英國、中國、日本等12個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在2006年直接和間接的政府采購中,涉及的美國出口商品總額約1040億美元,每10億美元出口約創造6192個工作崗位。也就是說,美國主要貿易伙伴的政府采購,直接或間接支持著美國約65萬個工作崗位。一旦貿易伙伴因奧巴馬新政采取報復措施,即使只是采購額的10%受到影響,美國也將損失6.5萬個工作崗位。 奧巴馬如果真的是美國的救世主,就應該認清歷史,不要去開貿易保護的大門。 世界在變,經濟理論也在改變,應對策略更要緊隨其變。奧巴馬盲目復制羅斯福當初的改革新政,是一次“山寨”式的新政。有人說“山寨”是一種文化,娛樂式的文化撓你的胳肢窩讓你樂,奧巴馬的“山寨”新政在撓世人的心窩子。 弗里德曼說,世界上大部分的壞事都是由好心人做出來的;凱恩斯說許多實干家都是已故經濟學家的奴隸。奧巴馬可真的要小心了,別好心干了壞事,也不要成為別人思想的奴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