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G20領導人峰會的閉幕記者會上,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主持人芮成鋼向東道國英國的首相布朗提問,會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建議成立超主權的儲備貨幣來代替美元,本次峰會是否討論了這一建議?布朗回答說,由于大會沒有收到具體提案,本次峰會討論并沒有具體討論這一話題。
峰會之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一周內發表了三篇文章,建議成立一種超主權貨幣,引發全球政經界的大論戰。參戰名人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巴西總統盧拉、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歐盟貿易委員會秘書長David O'Sullivan、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斯特勞斯—卡恩等,此外還有多國央行行長參與了這場論戰。
其實在人類數千年的貨幣史上,使用范圍最廣、歷史最長的貨幣是黃金,這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超主權貨幣,但直到近代史上大英帝國崛起,由英格蘭銀行獨家發行的代表英國國家權利的英鎊替代黃金在全球通用,人類史上第一只主權性質的國際儲備貨幣誕生了,二戰后美元取代英鎊,成了新的國際儲備貨幣,此后60多年里,西德馬克、日元以及歐元,陸續向美元挑戰,爭奪經濟話語權。大國家之間經濟利益的紛爭,常常引發國際貨幣交易市場風云變幻,硝煙彌漫。其實,貨幣戰爭,從來都沒有停止過。(此貨幣戰爭并非是某些暢銷書籍所描述的個別權勢家族的陰謀,而是確實發生的國與國之間的利益之戰。)
一國發行的主權貨幣,為什么會成為被全球認可的硬通貨,它們成功的路徑是什么,又是哪些因素導致了它們的衰敗?大國的崛起,經濟體的繁榮,究竟是如何幫助其主權貨幣從中受益的?而成為全球硬通貨之后,主權貨幣又是怎樣幫助自己的國家掠奪他國經濟成果,維護本國霸權的?
從4月5日起,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將用一周左右的時間,分別講述英鎊、美元、日元、歐元等主要貨幣的發展史,我們將看到為了取代英鎊,美元如何合縱連橫,而弱勢的英鎊又是如何聲東擊西,日元為什么沒能最終崛起,一度比美元還硬的“西德馬克”為何敗走麥城,政治緊密的美國和歐盟如何在貨幣話語權上勾心斗角。。。
貨幣的興衰實際上是一個國家經濟政治實力的深刻體現,英國和美國,在它們各自最強盛的時期,它們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經濟、貿易,決定了全球的政治和軍事版圖,而它們全球霸權的最高表現形式,就是它們的主權貨幣在全世界享有無可撼動的話語權。然而我們也看到,在英國之前崛起的大國荷蘭,它的貨幣荷蘭盾沒能成為全球硬通貨,而在英國之后崛起的另一個大國法國,它的法郎也沒有像英鎊那樣牢牢占據著全球經濟霸權的地位。歷史中成與敗的每一細節,都值得我們今天深思。
一只主權貨幣的崛起,它需要有堅實的物質基礎,比如這個國家的經濟強大和繁榮;它還需要有信心基礎,這個國家應該有強大的國家機器,有堅定、清晰的國家意志;它還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信用環境和完善的金融體系,這是一只硬通貨的市場基礎。
我們看到,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道路不是一定水到渠成的,它不僅需要實力,還需要意志,還要有技巧,需要決策者嚴謹細致的規劃并且持之以恒地實施。事實上,英鎊、美元為什么會成為硬通貨,它們硬在哪里?正是它們國家在經濟、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強大,凝聚在一張薄薄的紙幣上,這張紙幣硬度就可以媲美黃金。
好,就讓我們一起回顧曾經發生,并且現在還在持續的貨幣戰爭。
4月5日起每晚CCTV2-21點25分,為您奉獻。